本报告由百度地图慧眼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策研究中心联合研究发布,双方发挥各自的资源、技术优势,形成一系列具有行业前瞻性、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双方联合研究的领域包括:城镇化发展动态监控与预测、城市空间诊断、评估与模拟、人工智能与城市智慧管理、城市空间决策支持与业务咨询、空间规划新技术等。
珠三角跨城通勤系列研究——珠中江双城记
作者信息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策研究中心:陈洋、李永森、王越、武韬百度地图慧眼:阚长城、窦宇宸
自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以来,珠三角城市群内陆续编制了《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年)》、《深莞惠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珠中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等重要规划。一直以来,人们习惯将“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划分为珠三角内的三大经济圈,但三大经济圈内部城市联系强度、交通网络便利度、人群交流频繁度如何,始终无法准确测度。
因此,我院住房*策研究中心自年以来,与百度地图慧眼展开合作,就跨城通勤为视角,开展了珠三角跨城通勤系列研究,于年至年陆续发布了《飞跃城际的候鸟:广佛肇清都市圈跨城职住新生态》、《深莞惠“宜业宜居”如何选,百度地图大数据告诉你》等研究报告,并引发了一系列研究热潮。
本报告为珠三角跨城通勤系列研究之三,使用百度慧眼常住人口、岗位分布、职业画像、年龄画像、收入画像、职住通勤OD等数据,从规模、空间、时间等多种维度刻画了珠中江经济圈跨城通勤现象,并在研究最后,进一步刻画了珠三角城市联系的空间格局(注:相关数据处理各环节均匿名化,各环节及输出均不涉及个体隐私)。
据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显示,截至年7月末,珠中江三市实际容纳了.74万常住人口(连续居住六个月以上)。其中,每天往返于双城之间的人口为54.59万,远低于广佛肇的.99万人和深莞惠的.45万人。但珠中江三市跨城通勤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为4.00%,高于广佛肇的2.85%和深莞惠的2.37%。
图1年7月珠中江经济圈常住人口分布情况
备注:根据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珠中江三市年7月常住人口分别为:珠海.58万、中山.80万、江门.36万。
图2年7月三大经济圈常住人口和居住的跨城通勤人口规模
备注:为方便描述,定义“中珠通勤(跨城)”为在中山居住、在珠海就业的通勤模式;“中珠之间(跨城)”为在中山或珠海居住的跨城通勤,包含“中珠通勤”和“珠中通勤”两种模式。其他城市之间的表述亦以此为标准,不再赘述。
截至年7月,在珠海市居住的跨城通勤人口有10.82万人,占珠海市常住人口的3.65%。其中,有4.74万人去往中山就业,其次是去往广州2.19万人、去往深圳1.18万人;而去往江门就业的仅有0.79万人,占珠海市跨城通勤人口总量的7.33%。
图3年7月珠海居住和珠海就业的跨城通勤人口规模
图4年7月珠海居住的跨城通勤人口到就业地的流向图
备注:图中流向线的粗细代表跨城通勤人口占比,城市中心点的大小代表跨城到该城市工作的人口总量,跨城通勤流向为珠海居住,到珠三角其他城市就业。
在中山居住的跨城通勤人口有30.39万人,占中山市常住人口的4.83%。其中,有14.40万人去往珠海就业,其次是去往佛山4.59万人、去往广州4.33万人;而去往江门的有2.58万人,仅占中山市跨城通勤人口总量的8.49%。
图5年7月中山居住和中山就业的跨城通勤人口规模
图6年7月中山居住的跨城通勤人口到就业地的流向图
备注:图中流向线的粗细代表跨城通勤人口占比,城市中心点的大小代表跨城到该城市工作的人口总量,跨城通勤流向为中山居住,到珠三角其他城市就业。
在江门市居住的跨城通勤人口总量为12.81万人,占江门市常住人口的2.66%。同样,在江门市居住的跨城通勤人群中,去往就业最多的城市并非珠海和中山。江门市居住,去往广州就业的人群总量最大,为3.62万人;其次是中山3.58万人,占江门市跨城人群总量的27.95%;而去往珠海就业的人口总量仅有0.89万人,占江门市跨城人群总量的6.93%。
图7年7月江门居住和江门就业的跨城通勤人口规模
图8年7月江门居住的跨城通勤人口到就业地的流向图
备注:图中流向线的粗细代表跨城通勤人口占比,城市中心点的大小代表跨城到该城市工作的人口总量,跨城通勤流向为江门居住,到珠三角其他城市就业。
基于以上,珠中江经济圈内三市跨城通勤对流存在极不平衡特点。
一是中珠之间存在较大对流逆差。中山向珠海输送14.40万就业人口的同时,仅接收来自珠海4.74万的就业人口,双向对流差达9.66万人。
二是江门与其他两市跨城交流并不密切。一方面,江门居住的跨城通勤人口中,去往广州的要多于去往中山的,未按明显的地缘规律分布。另一方面,江门与珠海的跨城交流极不密切,双向跨城人口分别为0.89万和0.79万人,仅占对应城市跨城总人口的6.93%和7.33%。
图9珠中江三市之间跨城通勤人口规模
以青壮年为主。截至年7月,珠中江三市内跨城通勤人口中,18岁到24岁的人群占比达到29.08%、25岁到34岁占比39.55%、35岁-44岁占比20.96%、合计占比89.59%,略低于珠三角的88.84%。其中,珠海市18岁到44岁人群占比88.12%,为三市内最低;中山市占比90.29%,江门市占比89.73%,均高于珠三角整体水平。
图10年7月不同年龄阶段的跨城人口规模占比
备注:跨城通勤人群年龄阶段是根据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测算,年龄阶段具体划分为18岁以下、18-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和65岁以上。
以低学历人群为主。截至年7月,珠中江三市内跨城通勤的人口中,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达到63.57%、中专学历占比达到25.78%、合计89.35%,略高于珠三角的88.37%。其中,珠海市中专及以下学历占比87.9%,为三市内最低;中山市占比89.27%,江门市占比91.40%,均高于珠三角整体水平。
图11年7月不同学历水平的跨城人口规模占比
备注:跨城通勤人群学历是根据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测算,学历具体划分为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及以上,上文所述低学历人群包含高中及以下、大专两类。
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根据百度地图慧眼相关数据测算,珠中江三市内跨城通勤人口中,月均收入在元到元之间的人群占比达到43.89%、元到元占比31.08%、合计占比74.97%,明显高于珠三角的69.29%。其中,珠海市月均收入在元到元的人群占比为71.57%、中山市占比78.79%、江门市占比69.78%,均高于珠三角整体水平。
图12年7月不同收入水平的跨城人口规模占比
备注:跨城通勤人群收入水平是根据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测算,月均收入水平具体划分为元以下、2.5千-4千、4千-8千、8千-2万和2万以上,上述中低收入人群包含2.5千-4千、4千-8千两个水平。
以文职人员和专业技术工种为主。根据百度地图慧眼相关数据测算,珠中江三市内跨城通勤人口中,文职类工作人群占比为39.52%、专业技术类工作人群占比35.27%、合计占比74.79%。其中,珠海市跨城通勤人群中文职类工作占比为38.37%、专业技术类工作占比为35.59%;中山市文职类工作占比39.49%、专业技术类工作占比35.49%;江门市文职类工作占比40.58%、专业技术类工作占比34.33%。
图13年7月不同职业类型的跨城人口规模占比
备注:跨城通勤人群职业类型是根据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测算,具体划分为文职类、专业技术类、服务人员、个体经营户、生产操作人员和管理者与企业主六种类型,各类型之间不重复。
中珠之间,坦洲地区成为重要交流纽带。镇街级跨城通勤数据显示,中山坦洲、三乡、神湾、南朗与珠海南屏、前山、唐家等镇(街道)之间交流密切。其中,在珠海居住、到坦洲镇工作的跨城通勤人口为7.45万人,占珠海居住、到中山工作人群总量的54.44%;而反向来看,在中山坦洲镇居住、到珠海工作的跨城通勤人口为29.87万人,占中山居住、到珠海工作人群总量的78.61%。
图14珠海居住、中山工作跨城通勤人口流向
图15中山居住、珠海工作跨城通勤人口流向
备注:图中流向线的粗细代表由居住镇街到工作镇街的跨城通勤人口规模,镇街中心点大小代表在该镇街居住或到该镇街工作的跨城人口规模。
中江之间,中山小榄、古镇、横栏、东升与江门外海、荷塘、会城、白沙等镇(街道)之间交流密切。其中,在上述江门镇镇街居住、到中山工作的跨城通勤人口总量为2.72万人,占江门居住、到中山工作人群总量的31.30%;同样反向来看,在中山小榄、古镇、横栏、东升等镇居住、到江门工作的跨城通勤人口为3.79万人,占中山居住、到江门工作人群总量的57.07%。
图16江门居住、中山工作跨城通勤人口流向
图17中山居住、江门工作跨城通勤人口流向
备注:图中流向线的粗细代表由居住镇街到工作镇街的跨城通勤人口规模,镇街中心点大小代表在该镇街居住或到该镇街工作的跨城人口规模。
最后,我们将珠三角九市跨城通勤放在同一空间尺度下,形成整个珠三角跨城通勤的空间格局。下图中城市间的跨城通勤人口规模均为截止到年7月的数据。可以明显观察到,在珠三角九市中,江门、肇庆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的跨城通勤人口总量较小,并未与其他城市形成较高的联系强度;佛山、广州、东莞、深圳、惠州5个城市已经形成了高强度的“联系网”,五市内跨城通勤人次占珠三角跨城通勤总人次的67.12%;而中山与珠海之间,虽然也存在较强的联系,但中珠联系较为独立,未融入珠三角联系网中。
图18年珠三角跨城通勤格局
备注:图中流向线的粗细代表跨城通勤人口规模,箭头移动方向为从居住地到就业地的流向,城市中心点的大小代表汇入该城市人口的总量。
为进一步更直观地展示珠三角各市之间的联系强度,我们用城市联系强度重新定义空间距离,任意两城市间联系强度越大,显示距离越近。明显观察到,城市联系强度并不与现实空间距离成正比。
图19年珠三角城市联系强度格局
备注:将城市联系强度代替现实空间距离后,计算得出上图。图中各市点位代表城市中心点位,点的大小代表跨城至该城市工作的人口规模,城市之间距离(非现实距离)代表两城市间的联系强度,所谓联系强度即往返两城市之间跨城通勤人群规模总量。
用城市联系强度代替空间距离后,各城市中心点的位置发生了较大偏离。总结来看,首先广佛、深莞之间存在极强的联系度,使相对位置进一步收缩;同时,我们看到,珠三角东岸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惠州五市相互之间的联系强度也较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联系网;但相比来看,西岸的中山、珠海、江门、肇庆等城市,相互联系度弱,空间分布上更加疏离。未来,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完工,中山有可能进一步缩短与东岸的通勤距离,与东岸城市的联系强度进一步增加。
以上,我们已经分析了珠三角内“广佛肇(清)”、“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内跨城通勤现象。
在《飞跃城际的候鸟:广佛肇清都市圈跨城职住新生态》一文中我们发现,广佛肇(清)跨城通勤已经形成了新的职住生态,存在三种明显的跨城通勤模式,广佛效率导向型、广清环境导向型和佛肇产业导向型;
在《深莞惠“宜业宜居”如何选,百度地图大数据告诉你》一文中,我们发现深莞惠经济圈与广佛肇经济圈的城市发展形态存在差异,深莞两城市间的交流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围区域,源于改革开放后深莞“前店后厂”式的发展模式;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又分析了“珠中江”经济圈跨城通勤现状,珠中江经济圈与人们认知并不符合,与前两个经济圈不同,珠中江缺乏核心城市吸引力,江门与其他两市联系强度较弱,并在文章最后对珠三角跨城通勤整体格局做了相关论述。
▽
百度地图慧眼
百度地图慧眼作为领先的大数据服务商,一直致力于利用海量位置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大数据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价值,目前已在城市规划、*府管理、零售选址、商业地产、人口统计、广告投放多个领域与多家合作伙伴有深入落地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