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6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巴金笔下“鸟的天堂”,如今鸟鸣更动听》的报道。
年春夏之交,不满30岁就已是名作家的巴金南下广东,在广东江门新会的乡村游访3天,得遇百年古榕树以及栖息其中漫天飞舞的小鸟,“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置身其中仿佛在听一场大自然演唱会”。巴金返沪后心绪难平,于是写下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这篇散文迄今已被多次选进小学语文教材,历经一代代人诵读,“小鸟天堂”名扬天下。
近90年沧海桑田,当年巴金笔下的这方鸟儿乐土,在江门天马村几代人的守护下,万千鹭鸟依然悠然自得,古榕树更加枝繁叶茂。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江门这个在海外有乡亲逾万人的著名侨乡,也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规模的“鸟的天堂”达18个,处处可闻啼鸟。
江门新会小鸟天堂。阮国志摄
天马山前白鹭飞
江门市新会城区南行十几公里,就到了天马村。无论冬夏寒暑,每天清晨6点多钟,年近五旬的天马村村民陈文彬总会开始一天的巡逻。他是护鸟队队长,从16岁开始管护“小鸟天堂”,一干就是30多年。守护小鸟和古榕树,是他和乡亲们祖祖辈辈的约定。
行人往来树下,树上的鸟儿依然安栖,似乎习以为常。“人来鸟不惊嘛!”陈文彬指着拍摄的视频,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展示鸟儿对他的接纳。寒来暑往,能天天看到鸟儿自由地生活,他由衷地感到踏实。
人口过万的天马村基本上是一个血缘村落。多年前,陈氏家族到此聚居。据天马村陈氏族谱记载,年天马村人口增多,生活用水不足,村民们便在村前挖了一条河,称“天马河”。为抵御水患,村民们在河心造“墩”挡水,完工时,有位村民顺手把一根榕树枝插在了垒起的“土墩”上。
榕枝落地生根,不知不觉间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并引来成千上万的鸟儿栖息繁衍,天马村人称其为“罗星墩”。
年,年轻的巴金游访新会天禄、天马、茶坑三个乡村,初夏南国水乡中的“罗星墩”令他留恋;年,病榻上的巴金亲笔题写“小鸟天堂”,这个“新会八景”之一从此得名。
年初,画家吴冠中从澳门返广州,慕名踏访“小鸟天堂”,遂作画《小鸟天堂》三幅,“不知是何鸟种,只需能藏于枝杈间,时隐时现,随兴点染,便是天堂”。其中最大一幅已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
在古榕树旁觅食的鹭鸟。受访者供图
“树和鸟给天马人带来了好运,这是真的!”陈文彬略有些激动地说:“自从有了古树和鹭鸟,天马村就一直人丁兴旺,现在有一万三千多人。我们有祖训,把这棵古榕树看作‘神树’,把鹭鸟看作‘神鸟’。”
陈文彬所说的“祖训”,见于陈氏族谱。
天马村的陈氏宗祠称“务本堂”,位于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西北角,二者直线距离不足两百米。祠堂为三进厅堂,横梁、门楣等多处都雕刻鸟儿。第二进是正厅,后中柱横梁上悬挂着“务本堂”金字匾额,告诫宗族后代要务实、做实事、走正道。
陈氏族谱泛*的纸张上笔迹依然清晰:“若扰鸟伤鸟者,勿论老少贵贱,皆以亵神者大逆不道治罪”。
谨守乡规,服膺祖训,使得天马人对“爱鸟护树”心怀敬畏与责任。“听老一辈人说,即便是饥荒年代,天马村人都没有捉鸟来吃。”若市面有人贩卖鹭鸟,即使价格不菲,村民看到了也一定会买下放生。
广东人爱煲汤,但陈文彬肯定地说:“这么多年我没吃过一只鸟,没用鸟煲过一次汤!”
这不止是对族规的敬畏,更多的是一种刻在天马人基因里的自觉,包括对古榕树的保护。即便是村民要打堤筑坝用木桩,也不允许砍哪怕一根古榕树的树枝做木料,“无论物资怎样缺乏都不可以”。陈文彬强调。
天马三村幼儿园和天马小学与小鸟天堂一河之隔,爱树爱鸟已经是天马孩童的“必修课”。数百年来,天马村人树鸟共荣共生,爱护自然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年古榕树的一角。受访者供图
处处早莺争暖树
天马村的沿河路边种着榕树和凤凰树,树木枝叶婆娑,夏来凤凰花怒放。古榕树高约15米,枝干垂着无数秀发一般的气生根,茂密的枝叶笼罩着20多亩河面。数以万计的各种野生鹭鸟栖息于上,其中以白鹭和灰鹭为最多。
鹭鸟虽不是鹤类,却同样有着飘逸的神韵,姿态优美潇洒,惹人喜爱。陈文彬聊起鹭鸟,语气像在谈论族里邻家小孩:“它们都有灵性,知道我们不会伤害它们。鹭鸟习性也很有趣,比如白鹭是晨出暮归,而灰鹭暮出晨归,依时有序,互不干扰。”
现在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有三座小岛,除了古榕树所在的古榕岛,还有后期为抵御台风人工打造的阁脚岛和竹岛,都已是新的“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一角。受访者供图
“小鸟天堂”24小时有人值班,陈文彬和护鸟队员们年复一年的一日三巡,雷打不动,有时骑着摩托车,有时驾着小船,仔细查看着鹭鸟是否有异样。
护鸟队员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