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文化考察丨Day4汉院学子分别游览故宫
TUhjnbcbe - 2021/7/19 13:30:00

年11月11日,汉语文化学院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的同学分别前往故宫博物院、珠海和江门开展文化考察。

北京校区

早上8点,北京校区师生乘车前往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以其独特而宏伟的建筑,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丰富而珍贵的收藏,雄踞世界著名的皇宫之林。

图|神武门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家伫立在三大殿之前,静观历史的遗迹,感慨时光的流逝;在东西六宫内、九龙壁前,为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而自豪,为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而赞叹。也从故宫的建筑格局、艺术展品中体味到了不同文化的发展、交融,由此感受到故宫不仅仅是一篇壮观的建筑篇章,更是一幅博大的历史画卷。

图|导游讲解

图|合影

#汉院学子眼中的故宫

图|红墙柿子

图|故宫一瞥

图|落日下的角楼

通过本次游览故宫的活动,北京校区师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汉院人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珠海校区

午饭后,大家来到旧时斗门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古街(当地人称其为“旧街”)。近代中国国门打开,斗门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远渡重洋而来的外国商人。街道两旁是清末民岭南特色的传统骑楼,同时又融合了西洋元素,使得古街上的建筑更具异域特色:拱形的房顶上雕刻着绚丽的图案,彩色玻璃窗在正午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街道上商铺林立,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食物特产琳琅满目,在这里同学们不仅能品尝到清香四溢的柑普茶和新会陈皮,还能看到各式各样精致的竹编和木刻商品。小小的一条古街,不到五百米的路程,大家仿佛穿越到了一百多年前斗门最繁华的商贸区,见证了当地的外贸商旅往来和文化交流的盛况。

图|古街

离开了梁启超先生的老家新会茶坑村,同学们来到师大老校长陈垣先生的故居。陈垣先生的故居又称为陈宁远堂三宅,是一处清末传统的砖木结构平房,十分简朴。院落不大,属于岭南地区典型的小四合院建筑。周围皆是灌木矮树,房屋四周柴房、猪圈、天井一应俱全。故居正前方矗立着陈老先生的半身雕像:先生面容平静,目光坚毅,仿佛在望着自己的学生,在望着蓬勃发展的中国教育。陈垣校长不但在史学和宗教研究上建树颇丰,也为起步阶段的中国史学教育贡献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陈垣校长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人文育人思想鼓舞着每一个师大人在教育这条道路上不断深耕,将北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发扬光大。

图|陈垣故居

斜阳落下,同学踏上返程的道路。通过这次珠海斗门和江门新会的考察活动,珠海校区的同学们深入地了解了梁启超和陈垣等学者名家们的治学风范、处世之道,更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岭南特色佛教、建筑和食物文化。“凡一国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群乃结,国乃成。”我们汉院学子不应忘记老一辈知识分子留下的精神财富,而是应该继承并弘扬。

图|合影

#汉院学子珠海江门文化之旅的感悟

“凭圣吊贤,览胜怀古”

晨起之时,闻得鸟雀呼晴。抬眼一观,旭日虽升,然流云叠作鳞形,止稀疏的漏下几缕金光,不禁为今日的考察担忧起来。套了长袖去集合地等候,同学们已稀稀拉拉零落在各个角落了。

8时10分,大巴车准时赶到。怀着三分好奇一分困倦六分期待,我们驶向了今日考察的第一站——斗门区金台寺。

“金台叠翠,宝刹生辉证菩提”

9时,至金台寺。金台寺原名金台精舍,背靠珠江门户第一峰*杨山,乃*杨八景之一。相传南宋末年,诸忠臣护卫祥兴帝赵昺抗元兵失败,丞相陆秀夫背负年幼的祥兴帝投海殉国。遗臣赵时从、龚行卿等人为避元兵追杀而筑茅草隐居于*杨山第二峰腰,取名“金台精舍”。后赵氏后裔将“金台精舍”改名为“金台寺”作出家人修行办道之所。

同学们听得导游讲述古刹几经变异的历史后,览胜之时不觉带了几分对故人气节的敬畏。拾阶而上,观得山水夹流,瀑布百丈,下有龙潭,缥碧清冽。因天气多云之故,登山之时云行雾合,甚是美观。

群寺错落于山腰,大雄宝殿,藏经阁等高低有致,盖因疫情缘故,香客稀疏。瑞烟袅袅,钟鼓梵音,同学们无不享受这劳碌学业生活中难得的平静。

下山之时,集云稍散,碧空隐约于流云之后。驶往下一站——菉猗堂。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0时30分,至菉猗堂。菉猗堂其名。得自诗经:“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建筑群建于明景泰年间,乃宋魏王赵匡美后人为其先祖及宗室所建祠堂。建筑群以赵氏祖祠,逸峰赵公祠,昆山赵公祠为主体。是“斗门十景”之一。

至菉猗堂时,尚在施工,堂前掘作两个大水洼,洼低有水泥等物,噪音杂乱,伴随飞扬尘土,令人掩鼻。菉猗堂虽不失壮观,然多年未修缮,已呈破败景象。念及此宗祠主人身份,不禁有“大江东去”之伤感。

虽如此,同学们亦学习得十分认真,了解了宗祠文化及岭南相关风俗,颇有所获。

“青春许国,懿德怀民,奇才万古立殊勋”

梁启超,字卓如,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问学十余载,梁任公在当今大部分学子心中大抵就如上面简介一般没什么新意,只知道是中国近代的一位伟人。对其故居,大抵也是一般态度。

午饭过后,至新会茶坑村,才知道了梁启超故居所在。时值南国初秋,正是橙*橘绿的时候。沿路到处是农家铺满台沿的新鲜橘皮,分为四瓣,打眼望去白花花一片,甚是喜人。

至梁启超故居已是下午,故居占地不大,陈设亦不多。只是沿着墙壁介绍了一些任公生平。

展区分三部分,按时间分别介绍了任公的少年,青年,中晚年事迹。按其事件,又可分为*治活动,兴办舆论报业,教育后代三部分。

任公一生为救国事业奔走呼号,在那个读书人只是*客们装饰品的时代,他出则以天下为己任,隐则潜心注学问。一直到因手术失误而走到生命的时刻,医院发声:“不能因为科学目前的幼稚就质疑科学的根本。”堪称丈夫死国矣。他一生被时代裹挟,*治思想常有更新,被*敌诟病为阴谋家。然而在那个风云变化的时代,若他不变,则无异于“遗老遗少,抱残守缺”了。他把书斋命名为“饮冰室”,自号饮冰室主人,其用意,正是“饮冰十年,难凉热血”的忧国情怀。

图片|汉院学子

文字|王璐平刘宇嘉李宛霖齐昭荣

编辑|刘宇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考察丨Day4汉院学子分别游览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