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喜讯我市4个项目入选江门市级第八批非
TUhjnbcbe - 2021/6/27 18:15:00

喜讯

月9日,江门市人民*府公布江门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市址山龙湾龙舟、古劳鱼皮角、*洞米点、鹤城花炮会习俗等4个项目成功入选。截至目前,我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江门市级项目10项,鹤山市县级项目7项。下面跟随小编一同来看看这些项目的详细介绍

址山龙湾龙舟

在址山镇龙湾村,相传有一条“过山龙舟”,龙舟因“穿过”群山而得名。据说,清朝光绪1年(年),旅居港澳、南洋等地的龙湾一带华侨发起捐资建造了龙湾的第一艘坤甸木龙舟。建成后的某一年端午节,这艘龙舟受邀到新会司前镇参加赛事,在龙舟竞渡中夺得“龙标”。在凯旋之际,却受当地无赖之徒纠缠,强求再次竞渡。为避免发生矛盾,龙舟扒丁们(指扒龙舟的人)决意弃走水路而扛着龙舟翻过重山,绕出是非之地,直奔龙湾,故得名“过山龙舟”。自始,“过山龙舟”在当地小有名气,形成了扒龙舟的传统活动。“过山龙舟”成为了当地人至今的荣耀,扒龙舟成了村中每年端午节最为隆重的活动。可惜,在年夏由于山洪暴发,“过山龙舟”被冲失。山洪冲走了龙舟,但村民的龙舟心结与期盼并没有被冲掉。年初,上边坊邓进洋和西迎村邓亚稳积极主办筹造第二艘坤甸龙舟,得到旅居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宗亲鼎力支持。在当年8月,能容70个龙舟扒手的长达33.8米的第二艘龙舟顺利下水,龙湾龙舟又活跃在龙湾河上。改革开放后,村里继续发动群众和海外乡亲捐助,于年、年和年先后制作了艘柚木龙舟和1艘杉木龙舟。根据村中习例,新制作的龙舟一定要比上一艘长,中间最宽处统一为1.18米。后面三艘龙舟长分别为38米、38.98和39.8米,能载50-80位龙舟扒手。址山镇与周边的开平水口镇、新会司前镇同属潭江水系流域,域内水网交横纵错,江河密布,都有端午扒龙舟的习俗,人们认为“扒过龙舟就会兴旺一年”,深信扒龙舟、洗龙舟水就会风调雨顺,福禄寿齐全。当地约定每年农历四月上旬至端午节为龙舟节,各村的龙舟频频交流,形成惯例,其中的龙舟友谊互访赛(俗称“赛龙舟”)成为龙舟节的高潮部分。龙舟友谊互访赛从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六止,一连五天;其中初二为龙湾接访友谊赛日,初三为开平月山、高阳、月明、龙冲龙舟互访友谊赛日,初五或初六为开平水口地区龙舟互访友谊赛(汇赛)日。赛龙舟日,各条龙舟在起点处整齐排列,龙舟“扒丁”们光着膀子,额头绑着红丝带,握紧舟桨,鼓劲待发。当发令枪一响,各条龙舟立刻锣鼓齐鸣,冲出起点,奔向目标。随着铿锵有力的击鼓声,扒丁们数十支桨一上一下飞动,动作划一,桨声齐鸣,水花飞溅,龙舟如离弦之箭,又如蛟龙翻浪;“蛟龙”飞过,两岸观众高声呐喊“13-出力、13-出力、13-出力”,鞭炮齐鸣。此时爆竹声、锣鼓声、呐喊声汇成一片雄壮的歌曲,竞渡场面异常激烈。在密集的鼓点指挥下,在岸上观众的助威声中,率先冲刺的龙舟摘牌夺标,扒丁以桨击水齐声庆贺;岸上岸下“龙湾-龙湾-龙湾”的庆功祝贺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整个场面如同一幅娱乐升平、力争上游、和谐共进的画卷。走进龙湾村,翻开《龙湾今昔》,上面清晰记载着龙湾龙舟的“威水史”(意为“了不起的历史”),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竞渡活动获得季*,年获得开平市“99招商杯”冠*,年获水口镇汇赛坤甸龙舟、杉木龙舟双冠*,年至年连续三年获水口镇汇赛第一名,年于龙湾、月山赛区中九连胜捧得“新龙杯”冠*,年参加广东省第四届传统龙舟比赛获得亚*。当地观众流传一句趣话:“凡举行龙舟竞渡,少了龙湾龙舟比赛就唔精彩(不精彩)。少了龙湾龙舟参赛,比赛就冇嘢睇(没有看头)”。今天,龙湾人乘着新时代的东风,以“奋勇争先、勇夺第一”的龙舟精神,以“光着膀子”的力量与干劲,投入家乡新一轮文化与经济建设中,助力全国重点镇址山镇的美丽乡村建设。1、址山昆中龙湾存放老龙船的龙船埠。、年6月6日,址山昆中龙湾举行龙舟友谊赛,龙会工作人员在赛道上挂上彩牌。3、年6月6日,址山昆中龙湾举行龙舟友谊赛,吸引周边的龙舟队伍前来助兴。4、年6月6日,址山昆中龙湾举行龙舟友谊赛,吸引址山、开平等地的群众前来观看。5、年6月6日,址山昆中龙湾举行龙舟友谊赛,参赛龙舟先到终点的取下彩牌就赢得比赛。6、年6月6日,址山昆中龙湾举行龙舟友谊赛,参赛龙舟奋勇拼搏。7、年6月9日,址山昆中龙湾举行龙舟友谊赛,吸引址山、开平等地的群众前来观看,场面热闹非凡。8、年6月9日,址山昆中龙湾举行龙舟友谊赛,吸引址山、开平等地的龙舟前来参赛。9、年6月9日,址山昆中龙湾举行龙舟友谊赛,双龙出海。10、年6月6日,址山昆中龙湾举行龙舟友谊赛,活动结束后龙舟迎着晚霞返回各个村,集中祠堂吃龙舟饭。

古劳鱼皮角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鹤山古劳地处西江河畔,滔滔的西江从上游流到这里,河面变得宽阔,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成为沙洲,形成一个个的冲积滩。从明代开始,人们先后在西江边上大规模修筑堤围,防范洪水。在堤内冲积滩的地方,人们开挖出一口口鱼塘,鱼塘间形成一个一个的小土墩。鱼塘以养鱼为主,小土墩上则种桑种蔗,有的还建有民居。正是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产业结构,催生了适应生活作息与产业发展的独特美食——鱼皮角。广府人素有“饮早茶”的习惯,“一盅两件”,叹一杯茶,吃两件点心,悠然自得。而在古劳,鱼皮角,加鱼茸粥,就是早餐的“标配”,经济实惠,新鲜可口,而最关键是“快”。因为古劳人大多从事淡水鱼养殖,为了赶上给市场供应新鲜鱼产品,养鱼人要起早抓鱼。最早的五点多就要开工,早餐只能简单对付。作为供应“标配”早餐的商户,做鱼皮角的乡民自然就要更加提前。因为鱼皮角以“鲜”著称,不能隔夜做好,所以一般四点多就开始张罗了。制作鱼皮角,讲究快而精,简单而不简陋。做鱼皮角包括搓粉、片皮、捣馅、包馅、蒸煮一系列程序。首先是搓粉。外皮粉料选用木薯粉与澄面,用95摄氏度的热水搅拌。水温太高则会搓不开,水温不够会影响口感。片皮,直接用刀把和好的米粉团切成小块,然后用刀身一压,就形成一片角皮。特别注重刀工,薄而不破,滑而不烂。作鱼皮角馅的鱼肉选自当地产的鲜活鲮鱼或鲩鱼,拌以肥瘦参半的猪肉,另加冬菇、马蹄、陈皮、胡椒、葱花等10多种配料捣制。包好馅后,不用特别收边,只需把中间稍微捏住,蒸熟后自然会粘紧。整个过程速度很快,但每块皮都特别薄,蒸熟后晶莹通透。鱼皮角为什么没有鱼皮?原来水乡鱼皮角制作起源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余年。最早的鱼皮角,确实是用鱼皮,包鱼肉馅制作而成,因形似水菱角而得名。相传明初洪武年间,肇庆州府的州官巡督“广桥”市集(即现双桥参笃堤段,靠龙古公路有一小集市称为“广桥市集”,后迁移至现双桥圩市集)。时值晌午,州官到市集的小店进食。店主不敢怠慢,拿出两条四斤重的鲩鱼,剥下鱼皮,切好鱼肉,剁成肉团,后把鱼皮切成长宽二寸小块,两条鱼共切38块,把已调好味料的鱼肉团按分量放在小鱼皮之中,再用五寸长的短线缝合鱼皮,线尾塞入角肉之中,留寸把长线头以便进食。热腾腾的鱼皮水菱角捧上来,官员迫不及待要吃,店主笑着阻止说:“大人且慢。”接着教他先用手拈住角的线头,然后往装有佐料味的小碟点一下,再进食,一角吃完只剩下一条线。州官恍然,随即拈住角的线头,一口吞下,把剩下的线高举说:“世间一绝,象形,美味,口齿留香,线不长但长久。”从此,广桥“鱼皮角”名声风靡,来品尝围墩“鱼皮角”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常说:“没吃上鱼皮角者,不算到过围墩水乡。”时过境迁,广桥市集已不复存在,但广桥鱼皮角却在双桥圩(市)发扬光大。现时的鱼皮角外衣以米粉代替,但其中韵味犹存,美味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小的鱼皮角既是古劳水乡的一张美食名片,也是古劳人艰苦创业、务实肯干、努力开创美丽生活的见证。1、古劳双桥墟,现在的古劳双桥墟是由广桥市墟集迁过来的,由于战争等历史原因,广桥市墟集解放前被炸毁,现在已找不到遗迹。、古劳一带水网密布,围墩成塘,人们靠养鱼买鱼为生。依托这一资源秉赋,古劳鱼皮角的食材取自本地新鲜鱼肉,故而制作的鱼皮角较其他地方更加新鲜,吸引周边食客专程前来品尝。3、搓粉是制作鱼皮角的第一步骤。外皮粉料选用木薯粉与澄面,用95摄氏度的热水搅拌。水温太高则会搓不开,水温不够会影响口感。4、片皮,用菜刀,特别注重刀工,薄而不破,滑而不烂。5、制作鱼皮角馅的鱼肉选自当地产的鲜活鲮鱼或鲩鱼,拌以肥瘦参半的猪肉,另加冬菇、马蹄、陈皮、胡椒、葱花等10多种配料捣制。6、然后放蒸笼中用猛火蒸熟15分钟,刚好把馅料蒸熟,出锅的鱼皮角鱼香扑鼻,肉香醉人,绝无鱼腥味。7、在古劳水乡双桥横海村的农家里,村民玲姨在传授水乡鱼皮角的制作技艺。8、古劳水乡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制作鱼皮角。9、在古劳水乡双桥横海村的农家里,每逢节假日外出的亲友都回来一起制作鱼皮角。10、鱼皮角是古劳水乡的情怀,外出乡亲们都会常回来品尝这独特的美食。*洞米点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在鹤山*洞村,就有“年三十”吃团糍、糍必的习俗,这也可算是当地特色的年糕。在*洞村,临近除夕,各家各户就开始制作团糍、糍必。团糍、糍必都是用本地大米磨成米浆,放入热锅反复搅拌成米糊米团,然后捏搓而成。其中,磨浆煮糊最为关键,也是最艰辛费时的环节。磨米浆要用石磨磨出来才细滑。煮米浆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搅拌,以防粘锅。曾经有商家试用机器磨浆煮糊,虽然一样能煮出米糊,但蒸成米糕后就有“夹生”(米粒核心未煮熟)的现象,口感大不如全手工制作的。因此,*洞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最传统的米点制作工艺。煮好的米糊米团还要反复捶打、拉伸、揉压、摔按,直到米团“有劲道”才算完成。为了让团糍更具吉祥喻意,村民们还会将其捏成元宝、仙桃等形状。各家主妇也会以此显示自己的巧手与心思。糍必则呈两头尖中间稍粗、长约十厘米的条状。糍必要一条一条地“挪”(接近揉搓的一种手法),先把蒸好的米团捏成小块状,然后“挪”成条形,之后和上花生油防止粘连,摆放整齐上锅蒸熟。由于蒸熟后会粘连在一起,所以需要人工一条条把它们撕开,再行煮制。蒸熟的团糍、糍必可以马上吃,但村民们通常会做上好几顿的量,待团糍、糍必放凉后,用清水浸泡,只要每天换水,便可保存大半个月。这些团糍、糍必也就成了*洞村民春节期间的美味糕点。“年三十”除夕夜的团年饭,自然是大鱼大肉。但当天的午餐,*洞村家家户户都会煮团糍、炒糍必。如果某户人不制作食用,则被视为“不利是”,影响到来年的运气。但当年有丧事的人家却不制作食用,表示对逝去先人的思念。通常村民们在除夕早上就开始杀鸡宰鹅,然后用煮过鸡、鹅的汤,再配上时令青菜泡团糍。糍必,一般会配上腊肉片、白菜丝、芹菜大火翻炒,使之充分吸收肉与菜的味道,变得十分可口甘香,吃起来既弹牙,又有一些嚼劲。煮团糍、炒糍必,用的都是家常食材,但一家人围在一起,品尝的是一年辛劳的成果和团聚一堂的亲情。在*洞村老人当中,还流传着祖辈口口相传的关于团糍、糍必的故事。相传,团糍、糍必起源于罗贵南迁,与移民行旅有密切关联。南宋年间,坊间盛传宋皇室宫内的胡妃不知何故,逃至南雄珠玑里,朝廷拟发兵缉捕。当时,罗贵便率领珠玑里36姓97户,领得官府正式文引,向“南方烟瘴”之地进发。他们耗时两个月,最终抵达冈州(现新会)。之后,罗贵等人在冈州一带定居,罗姓在古蓢甲蓢底村(今良溪村)立籍,而其他姓氏也在周边区域落籍。其时,仍属冈州管辖的雅瑶镇各村也是罗贵同行姓氏的落脚点,如现时的隔朗村原称朗溪,为陆姓人所开,而*洞村则为*姓人所开,并一直在此开枝散叶。在南迁过程中,罗贵及其族人带了一些米团糕充饥。一路乘船而行,途中用水泡着这种糕点,靠岸后用水煮热就可以吃,相当方便。这一饮食习惯被罗贵一众姓氏承习下来,在当地流传颇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上文说的团糍。*洞人对米糕的喜爱程度似乎更高,也更具创造性,食法更为讲究。*洞人在米糕基础上,结合珠三角的饮食习惯创造出白水角,利用当地的鸡屎藤草制作鸡屎藤糕,逐步形成具有*洞特色的*洞米点系列。勤劳朴实的*洞人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村里专门有“起学”的习俗。凡是当年有小孩入学的人家,在小孩开学前,就会包“角仔”,连同一些葱等祭品,祭祀“社公”,寓意小孩读书聪明,出人头地。“角仔”就是白水角,除了起学的日子,主要在酬神的社日食用,由于制作工艺繁复,平时难得食用。当地村民按团糍制作工艺做成粉团,将其搓成皮,然后包馅制作白水角。这些皮必须要摁得薄,蒸熟之后的白水角才会晶莹透亮,隐约看见里面的馅料。除了角皮讲究,其馅料更是费尽心思,传统的馅料主要有虾仁、瘦肉、冬菇、大头菜、沙葛以及红萝卜,有时还会加入木耳、烧肉、鱼肉等,每种馅料都要细细切成粒(沙葛、红萝卜、瘦肉粒还要飞水),然后加入胡椒粉、酱油、盐、糖、烧酒、生粉水,各自炒熟再拌在一起。这些馅料的制作往往会耗费大半天时间。等白水角蒸好后,一口咬下去,米香的浓郁、外皮的软滑,配搭鲜味十足的馅料,齿颊留香,让人在悠长回味中体会浓浓的乡情。鸡屎藤糕也是*洞村的一种特色糕点,原本主要在清明节食用,当地人会以之祭祖。因它具有清热解*的功效,为*洞村人所喜爱,后来则常年食用。*洞村鸡屎藤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配的米浆是团糍所用的,更具米味、有劲道,而在制作时,则会一层一层地蒸煮,使鸡屎藤与米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口感细腻、味道清新。*洞米点凝聚着*洞村民的智慧和情感,既是田间美食,又是联系侨子侨情的精神纽带。马来西亚著名华侨陆佑原姓*,是*洞村人,据说他就十分喜爱本村的米糕食品,将这一食品带到海外,也把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在异国他乡发扬光大。1、年11月5日,在*洞村民家里,村民昌哥用大锅头煮米团。、年11月4日,在*洞村民家里,村民去一小块米团用手工捏成圆形米皮,加入馅料。3、年11月4日,在*洞村民家里,村民纯手工制作白水角,加入馅料捏合后就是白水角。4、年11月5日,在*洞村民昌哥家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制作白水角。5、年11月5日,在*洞村民昌哥家里,搓制好的团糍。6、年11月4日,在*洞村民昌哥家里,捏制好的白水角。7、年11月4日,在*洞村,村民昌哥亲自到野外采摘鸡屎藤。8、年11月4日,在*洞村,村民制作好的各类糕点。9、年11月5日,在*洞村民昌哥家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品尝白水角糕点。鹤城花炮会习俗鹤城镇位于鹤山市中部,地处珠三角西翼,是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的新兴小城镇,曾是雍正十年鹤山建县的县城所在地,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人文古迹众多,拥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鹤城有一项客家人代代相传的重大传统习俗——花炮会,已经成为鹤山有代表性的客家传统民间民俗活动,对进一步保护客家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鹤城客家花炮会多在新春期间举办,主要有祭拜、接炮、还炮、抢炮等流程仪式,具有祈福、年庆、聚会、联谊等寓意。活动当天,全村无论海内外或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共庆新春,共话乡情,共同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兴财旺,家庭幸福,福寿绵长。据记载,鹤城镇是客家人南迁的中转站,因而也带来各种不同的习俗和文化。新春期间,鹤城小官田、城西、禾谷、三堡片(五星、万和、坪山)等地客家人各有供奉神灵,举行各式炮会进行纪念供拜。虽举办时间地点不一样,供奉对象有所不同,但年花炮会的寓意及活动形式流程大体相同。其中,以小官田樟树下村关帝烧炮庙会已有近年的悠久历史,参与群众多达几万人,人数尤多,辐射面最广,场面蔚为传统壮观。其次,城西刘三姐烧炮庙会也具有多年历史,除了惯有的祭拜、接炮、换炮、抢炮活动,更融合客家山歌、醒狮等客家传统文化元素。一、小官田花炮会的由来鹤山客家人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从粤东、粤北迁入。据说早在清康熙年间,客家村落小官田(现地名,原地名不详)就开村立户。为纪念建村,护佑一方平安,当地百姓合建开村祖庙,恭请“关帝”入驻。并于每年正月十六举行烧炮会供拜,流传至今已有近年历史,可谓开村古文物。相传,当初鹤山首位县官*大鹏每年都率本府官员前来小官田关帝祖庙供拜。鹤城镇小官田及邻近坑尾、泮坑等村委会都是纯客家聚族村落,信奉关帝,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是小官田村的关帝诞,都要举行“烧花炮”“还花炮”等传统民俗活动。二、城西刘三姐花炮会的由来据鹤城当地客家人传诵,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十二岁能诵经传,指物索歌,开口就唱,故有“歌仙”之誉。为逃逼婚,与情郎出走,来到鹤城镇昆仑山石人坑,后来双双升仙而去。刘三姐在此地生活时曾教当地村民唱山歌,因此,当地村民世世代代喜欢唱山歌和对山歌。为纪念刘三姐,当年的村民在刘三姐升仙的地方建庙供奉。时至今日,鹤城昆仑山大昆山顶尚存刘三姐庙和婶仙姑坛。后来,鹤城镇城西村等16条客家村以及龙口客家村每逢正月十九都会举办刘三姐烧炮庙会,用于纪念刘三姐。三、鹤城花炮会名目正月十五上午:禾谷田心村沙爷花炮会正月十五晚上:坪山红村关帝花炮会正月十六上午:小官田樟树下村关帝花炮会正月十六晚上:五星月山下村天后娘花炮会正月十七上午:东坑村先锋爷花炮会正月十七晚上:坪山瓦瑶排村墩水沙爷花炮会正月十八上午:禾谷南塘村郭姑婆花炮会正月十八下午:南星永乐村关爷花炮会正月十八晚上至正月十九上午:城西浅塘村刘三姐花炮会正月十九下午:南星鸡笙村大王爷花炮会正月十九晚上:万和新村排村王佛爷花炮会正月二十一下午:南星茅坪村江口花炮会正月二十一晚上:万和铁合村龙王爷花炮会正月二十三晚上:坪山水心洞村丰盛爷花炮会小官田烧炮活动主要流程仪式如下(其他各村烧炮庙会举办时间地点不一样,活动流程大致相同):一、拜祭天地烧炮活动当天上午8点,各村乡民都会集中到村中祖祠前,摆放烧猪、酒、香烛等祭品,乡民点燃香烛向天地拜祭,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祈求神灵保佑幸福安康。二、接炮乡民拜祭天地后,由村长带领,乡民挑着盒箩,舞动醒狮,敲锣打鼓步行到供奉花炮头的村民家中,由村长接收花炮头。花炮头接回祖祠让乡民拜祭祈福,然后把花炮头及关帝画像花牌摆放在神龛里,准备送到关帝祖庙还炮。三、还炮活动当天上午10时,还炮仪式开始,各村还炮队伍由一面大铜锣走前头开路,扛着各式旗幡随后,旗幡之后是由未结婚男丁抬着摆着供品的供桌,然后是男丁扛着一只大红烧猪和一只大生猪,这是客家习俗,有生有熟,意为富有,紧接着是抬着供奉花炮头、关帝画像花牌的神龛。妇女挑着当地村民称之为“箩箧”的盒箩。箩箧内装有橘子、甘蔗、鸡、肉、年糕、慈姑及油灯等,箩箧外面摆上一颗生蒜,意为“好合算”、“易打算”。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地从村中出发,步行到小官田关帝祖庙。还花炮”队伍浩浩荡荡,旗幡招展,龙狮舞动,锣鼓喧天,经过各村各家门口时,家家都燃放爆竹迎接,场面非常热闹。“还花炮”队伍到达小官田,乡民抬着供桌、祭品、神龛,挑着盒箩进入祖庙内,摆放好大红烧猪和大生猪、橘子、甘蔗、鸡、肉、年糕、慈姑及油灯等祭品,按各村的传统进行祈福拜祭,点燃香烛拱手拜祭,敲响圣钟,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兴财旺,家庭幸福,福寿绵长。在祖庙拜祭后,就将花炮头及关帝画像花牌送回小官田祖庙,等候重新抽签确定新一年的炮位。这时,龙腾狮舞,人们从四面八方拥进祖庙前的小广场,人头攒动,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还炮仪式进入高潮。“还花炮”仪式结束后,各村还摆上酒席,全村男女老少齐聚祠堂,喝酒聚餐,宴请来自各方的亲朋好友,气氛极其热烈、祥和。四、抢炮当天下午点,由各村派出代表集中到小官田关帝祖庙,由长者在16张红色小纸片上写上炮位的号码,然后由各村代表进行抽签确定新一年的花炮排位。花炮会共设十六个花炮,按头炮、二炮、三炮……等固定顺序依次放炮、抢炮。抢到头炮的人即“炮主”,是最幸运之人,全村人都要锣鼓欢送。炮主会得到一个花炮头和一幅关帝画像花牌,上面注明第几炮,由各村接回村中供奉。出于文明安全考虑,避免抢花炮时发生争吵,现在小官田、城西等地的烧炮庙会活动已逐渐演变成通过竞投与抽签形式抢炮,虽然没有以往的激烈,但多了文明与和谐,仍然很有吸引力。1、烧炮活动当天上午8点,各村乡民集中到村中祖祠前,摆放烧猪、酒、香烛等祭品,乡民点燃香烛向天地拜祭,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祈求神灵保佑幸福安康。、乡民拜祭天地后,由村长带领,乡民挑着盒箩,舞动醒狮,敲锣打鼓步行到供奉花炮头的村民家中,由村长接收花炮头。3、花炮头接回祖祠让乡民拜祭祈福,然后把花炮头及关帝画像花牌摆放在神龛里,准备送到关帝祖庙还炮。4、还炮,各条村由本村村民组成还跑队伍抬着花炮头、祭品一路巡游到小官田关帝庙。5、“还花炮”队伍浩浩荡荡,旗幡招展,龙狮舞动,锣鼓喧天,经过各村各家门口时,家家都燃放爆竹迎接,场面非常热闹。6、还炮队伍到小官田达关帝祖庙,首先把祭品挑到庙内摆放好。7、乡民抬着供桌、祭品、神龛,挑着盒箩进入祖庙内,摆放好各种祭品,按各村的传统进行祈福拜祭,点燃香烛拱手拜祭,敲响圣钟,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兴财旺,家庭幸福,福寿绵长。8、在祖庙拜祭后,就将花炮头及关帝画像花牌送回小官田祖庙,等候重新抽签确定新一年的炮位。这时,龙腾狮舞,人们从四面八方拥进祖庙前的小广场,人头攒动,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还炮仪式进入高潮。9、“还花炮”仪式结束后,各村还摆上酒席,全村男女老少齐聚祠堂,喝酒聚餐,宴请来自各方的亲朋好友,气氛极其热烈、祥和。10、当天下午点,由各村派出代表集中到小官田关帝祖庙,由长者在16张红色小纸片上写上炮位的号码,然后由各村代表进行抽签确定新一年的花炮排位。

编辑:罗刚

监制:梁彩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喜讯我市4个项目入选江门市级第八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