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ldquo江门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城
TUhjnbcbe - 2021/6/25 11:41:00

晨曦如露,我们在小鸟天堂聆听百鸟鸣翠,在梁启超故居朗诵《少年中国说》,在陈皮村品尝陈皮的甘甜;

△江门日报记者周华东摄

朝阳正好,我们深入如火如荼的生产一线,探究湾区速度背后的江门智造,对话创业青年讲述江门故事;

△江门日报记者周华东摄

午后时光,我们流连在华博馆的侨事风云中,有感于小小护照折射的百年国运,银信尺素所寄托的家国情怀;

△江门日报记者周华东摄

夜色璀璨,我们漫步江海云道,打卡江门人的网“虹”天桥,品味城市烟火气里的舒适与幸福……遇见江门,邂逅美好。

△江门日报记者周华东摄

4月17日至18日

江门迎来了由近20家中央、省、市级媒体

近百名媒体工作者

组成的史上阵容最强的采访“天团”

短短的两天时间,是精彩纷呈、收获满满的每分每秒。他们看到了江门的美丽富饶、人杰地灵,看到了江门的山清水秀、山海激荡,更从江门读到了百年国运的复兴之路,时代“国器”的民族骄傲,读到了网红“国潮”的青春脉动、人文“国宝”的历史新解。

△江门日报记者周华东摄

大湾区,大未来

江门,必将乘风而起,不负时代!

从出洋谋生到回乡创业

推开江门,看百年国运

奔流的西江和潭江,环拥着一片神奇的沃土——江门。这里是中国第一侨乡,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这里催生了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书写了与时俱进的闯荡史诗。

一张张布满褶皱的护照,讲述着五邑先民越洋谋生的艰苦岁月;一封封泛*的银信,承载着侨乡儿女桑梓情深的家国情怀……

△江门日报记者周华东摄

走进华博馆,走进百年江门。入馆前,采访团记者们追问“‘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美誉因何而来?”离馆时,他们找到了各自的答案。“两个江门”,一个在乡,一个在侨,不变的是“我的中国心”。

人民日报地方部副主编程远州感慨万分,他说:“五邑侨乡的前辈们迫于生活出洋谋生,当他们在异国他乡站稳脚跟后,都会不遗余力支持家乡建设、祖国发展。这既是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也体现了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港澳台节目中心对港澳新闻部副主任张*勇看到了银信背后的文化“符号”,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文化赋能,侨文化所蕴含的敢为人先、拼搏进取的精神,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刻内涵所在。

△江门日报记者周华东摄

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赋予江门的担当,更是国家与时代赋予江门的使命。

中国网社交媒体部英文编辑赵珊认为:“以此为契机,江门可利用得天独厚的侨资源,为大湾区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和项目资源,开展丰富的国际交流合作,通过文化交流、共建共享,助力大湾区加快建设。”

“湾”有引力,青年才俊纷至沓来。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中国(江门)“侨梦苑”“少年中国说”……近年来,江门以侨为桥,引资引智,下功夫写好“侨”文章。越来越多的创业青年选择大湾区,选择江门。

△在江门经营鱼菜共生項目的香港青年梁立锋和谭慧敏。江门日报记者周华东摄

香港青年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组成“鱼菜共生”创业团队,在五邑土地上干出一番业绩,摘得“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同样来自香港的廖国强深耕江门两年多,正在为江门发展成为数字化城市贡献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辑吕嘉长期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江门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