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古巷
据相关史料载,从北宋末年至元初的两百多年间,中原人逃至南雄珠玑巷,又从珠玑巷南迁徙至珠三角各地的有多次。五邑各地的乡人讲述自己的先祖时,都会如珠三角地区的许多人一样,“述故乡必曰珠玑巷”。但如果翻看他们的族谱,其族姓明明就是来自中原地区的。那么,为什么这里的人讲到故乡时“言必珠玑巷”呢?珠玑巷位于今韶关南雄东北10公里处的古驿道旁,是一条多米长的古街巷。在古代,这条古街巷是在中原人南下岭南、从江西跨越大庾岭进入南粤疆土的唯一交通要道。古代岭南曾被中原人视为“南蛮之地”,那些因躲战乱而南逃的中原人一开始都不敢贸贸贸然进入岭南,他们选择在岭南的第一站先暂时住下来,看看情况再作长远之计。这些中原人被迫离乡背井,对故土眷恋难忘,于是,就有些来自河南省开封府祥符县珠玑巷的中原人,以家乡“珠玑巷”来称呼当时的这个暂居地,于是便有了“南雄珠玑巷”。古巷深处
但这一暂住便是百年或数百年。至明朝初,他们又逐渐分散到珠江三角洲各地,并且扎下了根,安居乐业。于是,各姓开始纷纷编写族谱。但这时距离中原南迁已超过年了,编族谱的人对几百年前的事很难逐一查考,于是不少人就把南雄当作第二故乡、“根”之所在。中原人南迁到江门五邑以及珠三角各地经历了一个“二次中转”过程,良溪古村成为第二个中转站,被称为“后珠玑巷”。“后珠玑巷”——良溪古村北宋后期,金兵侵占中原地区之后,宋高宗狼狈南逃。中原有一批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随其一起逃到了长江下游,还有一批逃到了江西。逃到江西的中原人有的继续南迁,来到相对平静的赣南、粤北等地居住下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攻下了浙江临安后,继续对南宋残兵穷追猛打,最后迫使南宋小皇帝逃到现在的江门五邑的新会崖南。据记载当时随行南逃的有二三十万官兵和百姓。而在同一时期,另一支元兵也攻下了粤北南雄,并进而攻占了广州。住在南雄一带的中原移民的后裔们,又再被迫继续南逃。而南宋小皇帝寄居的五邑新会等地自然地成为了他们其中一个主要迁移目的地。所以,南宋末年迁入五邑地区的中原移民,一是经南雄珠玑巷迁入,二是通过海路跟随宋帝由浙江、福建进入。据记载南宋绍兴元年(公元年),罗贵带着36姓共97户人家及其家眷,由南雄珠玑巷一路南逃,最后到了良溪古村才安家下来。而这36姓97户人家的子孙后来又散至江门五邑及珠三角周边地区繁衍。五邑以及移民海外的华侨华人中,相当一部分人都能从随罗贵南迁良溪的36姓中寻到自己的先祖。因此,良溪古村是中原人南迁南雄珠玑巷后,再度南迁到珠三角各地以及海外的第二个中转站,被称为“后珠玑巷”。良溪古村保留着许多清朝的建筑良溪古村现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面积约7.56平方公里,现有多户人家,其中80%姓罗。因为明初以前良溪古村周边长有许多蓢草,故此良溪又叫“蓢底”,后因蓢草被灭,只剩下一条溪流养育着一方人,后来便改名“良溪”,意思是好溪水、好地方。良溪古村倚山而建,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留着许多清朝的建筑,这些建筑一方面体现了岭南防潮防涝的建筑特点,另一方又传承了中原地区风格,端庄灵秀。村里的民居大多青砖所建,门额雕刻精细考究,山墙边描草龙搭灰塑,精致的屋梁下多见水墨绘画。罗氏大宗祠位于良溪村村口,砖木结构,面宽三间,进深三进,一式硬山顶,显得平实、厚重而又大气。石柱上的长对联,道出了古人迁徙的经历以及良溪古村的历史:发迹珠玑,首领冯、*、陈、麦、陆诸姓九十七人,历险济艰尝独任;开基蓈底,分居广、肇、惠、韶、潮各郡万千百世,支流别派尽同源。以南雄珠玑巷、良溪古村后珠玑巷为历史印记的中原人南迁之路,在南宋走向灭亡后仍然没有停息,明、清两朝仍然陆陆续续有中原人迁来,但规模已无法和宋朝时相比。资料整理:梁田
图片:来源网络免责声明:本平台为学习交流平台,资料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