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江门日报台山微事"↑免费订阅
秀美五邑天地
世遗中国侨都
构建大城格局打造一流城市――在江门市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推进推介会上的讲话(年8月19日)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老朋友、新朋友来到江门,参加本次重点城建项目推进推介会,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合作愿景。在此,我代表江门市委、市*府,向一直关心支持江门建设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各位嘉宾,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是江门的项目推进年、落实年,市委、市*府重点推动三轮冲击波,第一轮是2月份的交通项目推进会,第二轮是4月份的产业项目推进推介会,第三轮就是今天上午的城市工作会议和下午的重点城市建设项目推进推介会,一波接一波,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刚才,大家观看了江门市投资环境宣传片,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和中信集团、中电建集团、保利集团等企业都分别作了发言介绍。这次推介会我市共推出了60项签约、招商及推进推介的重点城建项目,总投资超亿元,目的就是持续提升江门城市的热度和知名度,并向社会准确传达江门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信号和趋势。那么,江门要建设成为一个怎样的城市呢?我认为,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把“人”放在首位,“产”“城”的工作都要围绕“人”的要素来开展,促进“人产城”融合,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一”,即一流城市,城市有规模大小、经济强弱之分,但追求一流是共同的目标。江门不在一线、二线城市之间问高低,而是要在营商环境、创业环境、服务环境、生活环境中去创一流,致力打造成一流的特色城市、精品城市、健康城市与舒适城市,如公园之城、学院之城、国际之城等,这些恰恰是江门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与强大吸引力所在。“二”,即重微双擎,发展新经济,形成新动能。这也是落实省委省*府决策部署的现实要求,春华书记专门指示,“江门要发挥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和侨乡优势,在重大装备制造业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创新上实现突破。”小丹省长也提出,“江门要抓住小微双创的重大机遇,做到既抓‘顶天立地’,又抓‘铺天盖地’,既抓‘月亮’也抓‘满天星’,创造可复制到全省、全国的发展经验。”通过重微双擎,发挥重大平台作用,加快重大工程建设,推动重大项目突破,擦亮小微双创品牌。“三”,即打造“三门”、建设“三心”(打造“开放之门”“方便之门”“辐射之门”,建设珠江西岸新的经济中心、创新中心、城市中心)。“四”,即“四宜”,宜居、宜游、宜业、宜创。“五”,即“五高”,经济高质、城市高品、环境高雅、社会高尚、*府高效。通过“一二三四五”,着力建设“珠西产城枢纽、秀美五邑天地、文明岭南儒城、世遗中国侨都”。它们彼此间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一流城市”是城市的发展方向,“重微双擎”是动力源泉,“三门三心”是战略支撑,“四宜五高”是目标抓手。其中,“五高”既是目标,更是抓手,下面我重点围绕“五高”谈谈我对“人产城”融合的一些体会。(一)经济高质。一个城市战略的高度,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江门是国家、省众多重要战略的汇聚点,处于“一带一路”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盟“10+1”、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构成的金三角的重要节点上,是省委省*府力推的“珠西战略”(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策源地、主战场和增长极省“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江门的“五大定位”[即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联系的交通门户(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市及中国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些战略定位都是有基础、有规划的。一是广东中场、珠西枢纽。江门是广东的“中卫”“中场”,东接广佛、深港澳两大龙头,西扼广东省战略西拓的方向,发挥着“传”“接”重要角色。过去的江门因担当水陆联运交通枢纽门户的功能而兴,现在我们要推动江门城市振兴,首要任务就是要重振枢纽门户的功能,重新打开江门之“门”。因此,我们在新会规划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连接深茂铁路、广珠城际、广珠铁路,正在规划的深江肇高铁、广佛江珠城轨、江恩城轨,以及多条高速公路、快速路,珠西枢纽的规划得到了省委省*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高度认可,今年将完成立项,明年动工。与此同时,我市还正研究拓展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枢纽门户”功能,加快建设“东联西拓”的三大“*金通道”,即北线的佛开-开阳高速、中线的深(中)江通道、南线的沿海高速,真正将大江门建设成为珠西产城枢纽。二是东提西进、大城格局。刚才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也介绍了,我市分东西板块统筹规划全市发展,推动“东部一体、西部协同”,构筑“一主一副”的大城格局。东部蓬江新鹤作为主中心,以江门大道为中轴,围绕打造“一核心两门户”,重点谋划蓬江(滨江)智慧城、江海科教城、新会枢纽城、鹤山物流城,规划打造“一楼双塔”(蓬江楼、纪元塔、凌云塔)、“三湖”(天沙湖、龙溪湖、思成湖),强化中心城区带动力与辐射力,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其中,江门大道是我市推动“人产城”融合的重要抓手和代表作,将在年实现全线通车,进一步提升江门的战略格局。西部台开恩以台开快速路建设为突破,串联台山、开平的两个城区、两个核心园区,形成西部产城主轴,推动台开同城打造江门副中心、台开恩协同共进,打造“江门西门户,粤西桥头堡”。通过“一主一副”两大中心协同共进,真正实现打造“三门”、建设“三心”的目标。三是产城融合,引领“三造”。产业活力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此我市提出了重振“江门制造”、打造“江门创造”、夯实“江门质造”,聚焦“顶天立地”、“铺天盖地”,以“三造”培育新经济、形成新动能。目前,我市的“三大平台”(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东(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全部提升为国家级平台,“6+1”核心园区加快扩能增效。依托大平台,我市加快构建“4+1”产业体系(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密制造和以北斗为重点的互联网应用产业),打造“五大产业集群”(轨道交通、重卡和商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推动重大项目培育引进突破。与此同时,依托我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小微双创基地示范城市、全省唯一的小微双创综合改革试点市的*策优势,创建了全国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试点、南方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侨梦苑”、“江门海创空间”等一批全国、全球华侨华人双创平台,并大力打造“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建设大学“公园”、公园“大学”,串联、服务江门“珠西智谷”“珠西创城”“冈州创客”等创新载体,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二)城市高品。刚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对“五邑天地”作了介绍。江门五邑是一座有文化底蕴、有良好生态、有历史渊源的城市,关键是如何秀出特色、秀出美丽、秀出品味,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五邑天地”。一年以来,我市先是推动蓬江“33墟街”、江海“南岸印迹”、新会“学宫文心”的“三步曲”,并统筹策划了鹤山“岭南鹤武”、台山“海丝游归”、开平“碉楼遗风”与恩平“恩州学泉”,以“五邑天地”的品牌进行统一包装推介,构筑起江门作为中国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休闲旅游之城的基本骨架与文旅脉络。此外,打造特色小镇也是体现城市品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市挑选了12个镇(街)作为第一批特色小镇,既是试点,又是样本,也称作“侨都十二钗”,各有特色,各自精彩。其中,1、蓬江白沙的“33墟街”是江门城市发展的“原点”,是商业文化、岭南文化、华侨文化等融合交汇的核心所在。2、潮连作为西江的一个江心岛,着重在“安静”上做文章,打造“悦读潮连”,并探索建设全市首个全域公园小镇。3、江海江南的“南岸印迹”是江门百年工业史的厚重印记和符号,也是全省除广州外唯一一处连片的大面积近代工业遗址,将活化成“工业遗址公园”并打造文创小镇。4、新会会城的“学宫文心”是五邑地区千年文脉的所在,各类历史遗迹保存完好,将逐步把千年古韵还原回来,建设文教小镇。5、崖门是宋元崖门海战战场所在,并拥有古兜温泉等旅游资源,既有历史韵味也有休闲趣味,将打造成为国际化的特色休闲旅游小镇。6、台山都斛拥有“广东第一田”,将以此为核心建设广东唯一的“中国农业公园”,打造农业小镇。7、川岛是江门唯一的旅游专业镇,也是“海丝游归”的核心所在,特别是近期方济各·沙勿略墓堂-大洲湾遗址成功入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首批申遗遗产点,很可能成为我市继开平碉楼与村落之后的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这将是川岛建设特色小镇的最重要依托。8、赤溪拥有国华台电、台山核电两大龙头,是中国电能源重镇,将打造能源小镇。9、开平赤坎保留有大量中西合璧的华侨建筑,且依托着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个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正与中信基金、乌镇旅游三方合作推进赤坎古镇项目,这是我市投资最大的旅游项目,将打造成独具侨乡韵味的特色小镇。10、鹤山古劳拥有在珠三角十分罕见的原生态水乡,被小丹省长誉为桑基鱼塘的“活化石”,将打造成全球咏春文化故里·中国最美功夫水乡。11、恩平那吉拥有珠三角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次生林,将围绕这一天然的“绿色宝库”做文章,打造绿色原生态“森林小镇”。12、牛江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居所在地,将依托这一独一无二的人文品牌优势,打造通用航空主题小镇。这12个特色小镇只是第一批,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挖掘深化,扩大特色小镇的数量,突出地方特色。(三)环境高雅。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人,如何创造一个优良、高雅的人居环境,一直是江门城市工作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