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综合交通规划图
近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年)》(公众版)(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对未来十五年的国土空间安排进行了解读和展示。《规划》提出,在未来十五年内,广东将按照年全省常住人口规模1.3亿,城镇化水平约80%的预测目标推进城镇发展;加快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个现代化都市圈。
作为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规划》提出,广东将加快构建五个现代化都市圈,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核心引擎功能,促进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
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北屏南湾、蓝心碧廊”的生态安全体系,“绿意融城、便捷可达”的品质公园体系,“绿色安全、弹性灵活”的韧性支撑体系,包容共享、便捷友好的品质生活环境,共建创新引领、绿色安全、魅力宜居的世界一流湾区。
推进都市圈协同一体发展。以超大特大城市以及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建设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五个现代化都市圈。以都市圈为主体形态推动强核筑带、带动北部融湾,促进城际空间功能协同一体。
《规划》还提出,构建“一核两极多支点”开发利用格局,其中,“一核”指的是强化珠三角核心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携手港澳共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两极”是指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培育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把东西两翼地区打造成全省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沿海地区共同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
“多支点”则是建设若干个重要发展支点。其中,增强汕尾、阳江的战略支点功能,打造珠三角产业转移承载地、产业链延伸区和产业集群配套基地;增强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梅州等北部生态发展地区地级市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
都市圈建设交通先行。《规划》提出,通过构建“”交通圈和“三横六纵两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城乡居民出行品质将进一步提高。其中,1小时交通圈包括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内部;2小时交通圈包括粤港澳大湾区至粤东西北地区;3小时交通圈将通达全国、东南亚主要城市;12小时交通圈则将通达全球主要城市。
《规划》中还提出,预留京港澳高速磁悬浮、沪(深)广高速磁悬浮、粤东至粤西沿海高铁、北部生态发展区高快速铁路、粤北至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铁路、琼州海峡通道六大重要廊道。都市圈城市间存在着高频通勤的需求,公共交通一体化运营将成为五大都市圈城际铁路运营的一大特色。
在各大都市圈内,一场交通大格局的共同突围早已悄然开始。
据年发布的《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年)》提出,到年,广东建成总里程约公里的高速公路。其中,广州市新增了惠州至肇庆高速惠城至增城段、惠州至肇庆高速白云至三水段、广昆高速东延线、佛山一环南段东延线、南沙至高明、狮子洋通道、增佛高速西延线(白云至四会)、广州东部高速、广州南站快速通道(含海珠湾隧道)等9条对外辐射通道。
《年广东省*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东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大湾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珠三角地铁互联互通,努力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加快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为重点,创新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建成佛莞城际等项目,加快建设广清城际延长线,开工深惠城际、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项目,推进深大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佛江珠城际佛山至江门段前期工作,构建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在暨南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专家胡刚看来,1小时以内的通勤时间都在广州都市圈可接受的范围,伴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演进,都市圈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阔。“以前是广佛同城,现在广清一体化、广佛肇互联也将成为都市圈的组成部分。”据了解,佛山、东莞、珠海、清远、中山共计超过10条地铁线未来有望接入广州,广州都市圈将呈现“高铁、普铁、城际、地铁”四网并存的轨道交通格局。
◎编审:张晓琴
◎美编:彭一哲
◎出品:广东建设报全媒体内容运营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