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们对江门五邑地区的介绍基于3条主线:人物、景点、特产。今天开始特产的第一篇。
上期对梁启超故居周边的两个重要景点进行了介绍,其中“熊子塔”,留意图片,发现“熊”字少了一点水,此字念“呢”,跟第一个传说故事有关。
新会陈皮,百姓民间传说,能够看到“熊子塔”的地,种出来的柑子,其皮做出来的陈皮,是最最上等的新会陈皮。事实上,这一带出产的陈皮,市场价格起码是新会其它地方出产的一倍以上,而新会其它地方的陈皮,又比别的地方的价格高几倍。因为价格高,以前新会陈皮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周边及港澳地区。就连同仁堂,一般的药,都舍不得用新会陈皮,只是极少数以陈皮为君药(中药方里面的药按重要性不同分为君臣佐使)的,才会采用正宗的新会陈皮。
本地百姓煲汤煲粥、蒸鱼蒸肉,都喜欢放点陈皮。昨晚老张参加一个饭局,席间有人说起,前段时间他的小儿子经常肚子痛,西医看不好,中医医生说是积滞,家里老人用家里珍藏十年的老陈皮,煮白粥给小孩吃,吃了三次,就彻底好了。本地百姓,积累了无数这样的案例,所以很多家庭,每年都会晒些好的陈皮,存在家里。有些人,可能晒多一些,就拿到市场上卖。现在,十年的新会陈皮,市场价格已经过千元/斤,如果是产自“熊子塔”附近的,则还要更贵。
因为价格贵,市场上充斥着很多产地不明的次货,冒充正宗的新会陈皮,这在中国现阶段的市场,也是见惯不怪。老张以前有个同事,家族是本地最大的陈皮商,今年早些时候,就因为用广西皮冒充新会皮,被中山一个客户,静心精心策划,全程取证,最后赔偿了几百万。
新会陈皮如何鉴别好坏?
“新会陈皮”最简便、最直接、最准确的鉴别方法,本人以为是品陈皮水:取一小片陈皮洗干净,放入煮水壶里煮,确定出味后品饮之。
正宗新会陈皮,茶水甘香怡人,陈年的陈皮有陈香,越陈香味越浓郁;陈皮没有香味而只有柑橘的果皮味,那基本上就不是“新会陈皮”,新会陈皮的特点就是“香”!
当然,“新会陈皮”不同新会柑种植产区、产地(水田或山坡)、不同品种、不同年份及不同的加工与储存方法,其香味会有差别,有的差别还非常大。
“新会陈皮”的香,大多同时带有苦涩味,或轻或重,或浓或淡,因而“新会陈皮”品质并非千遍一律。通常其芳香油的成分与含量决定其味,也决定了其食用及药用价值。
优质的新会陈皮,因为含油量高,鲜果油光滑亮(其皮层油韧、瓤薄),因而其陈皮其香无比且清香甘醇并久煮不烂,除了甘、甜、香没有任何异味,闻之其陈皮水还有花果香味,因而是“新会陈皮”之极品!
新会天马、茶坑、东甲、西甲、梅江等传统新会柑种植产区的“新会陈皮”品质较优。无论别人怎么说,亲口品尝、比对,自然明了!
“新会陈皮”闻其皮观其色,应该说只可以辨别有否霉坏等外观,很难分辨其内涵品质,因为香味及颜色都可以人为制作。一般来说,新皮闻起带柑橘果味,三年以上陈皮能闻到陈皮香味,但陈年旧皮不一定闻起越陈越香,这时候以指甲轻刮外皮,香味便扑鼻而来。
总而言之,“新会陈皮”最好的鉴别,就是单品陈皮水,无论其内涵品质、人为添加制作还有低端储存过程中为防虫防潮喷洒药剂等,用心都可以感觉出来!
如果您是为“新会陈皮”爱好者、投资或收藏者,遇到了香醇不苦无异味的“新会陈皮”,请珍惜!优质的“新会陈皮”受种植土地的限制产量并不多;低端的陈皮,陈化再久,其苦、涩等不良表现是难以去掉的!
“新会陈皮”甘香浓郁而且越陈越香,因而名扬四海。但“新会陈皮”大多性甘、味苦,并且它的苦无论如何陈化,依然如故,对于追求完美的人士多少是点遗憾。
可以说,陈皮好不好,冲茶便知道!
那么,新会陈皮为什么会这么好?
药材讲地道,宋代著名医学家寇宗爽谓:“凡用药必须择地所以宜者,则药力俱用之有据”,驰名天下的南药翘楚、十大广药之一的新会陈皮的原产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核心产区,是一块冲积平原,就是今天的银洲湖附近。这里有“三水交汇”、“三山环抱”的天然地理,银洲湖又称“潭江溺谷湾”或崖门水道,又是珠三角西侧最大的集流入海水道,气势非凡素有“*金水道”之称,占据和河海相连的优势,是广东省内一个优质天然水域,两岸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机质丰富,有“一株榕树便天堂”的优秀生态环境。
新会柑产区所处的银洲湖平原,北有圭峰山脉,缓冲北来的寒潮,东有牛枯岭,西有古兜山脉绵亘数十里,形成“三山环抱”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夏秋,暖湿的西南季风经过涯门口沿银洲湖北上,我们当地谚语云:“北风鰶鱼头,南风崖门口”,在三山环绕的作用下形成小峡谷效应,带来充足的雨水和湿暖的气温,热量充裕,(这亦是新会陈皮的历史传统工艺——自然湿陈化的最佳环境)年平均气温21.8℃昼夜温差少,一般不超过7℃,在这种条件下,极大地抑制了新会柑果实中的糖份的转化,大量养份仍然保存在果皮中,因而新会柑果肉甜中带酸,而柑皮香味特别浓郁的特点(曾有香港的朋友戏言“新会柑能使盲佬开眼”[注:他指的是柑青,柑青制成的新会青皮比较容易保存,香港人喜欢购柑青制青皮]。即使到了最后采收期(冬至),新会柑还有少许带青绿和柑皮特别柔韧的特点。
“三水交汇”,水资源丰富的银洲湖在来自南海的含有丰富氯化物、镁盐、钾盐等矿物质元素的海水和来自西江、潭江的淡水不断互相补充及相互顶托下加上每天两次高低潮差达0.8-1.4米的潮夕作用,不断淡化,又不停地互相补充,形成“三水交汇”的水文奇观。在每年汛期前的3、4月水中氯化物含量有时可达3份味(我们当地的讲法)即氯化物含量1.8%,有时甚至达到五分味,在内陆海洋性气候峡谷效应的影响下,使银洲湖水系形成多种矿物质元素和丰富微生物的特殊灌溉用水,此也是新会柑产区的优势之一。
在每年汛期,上游的洪水,经西江,潭江凶猛来到或台风季节带来过量的雨水时,*金水道——银洲湖将凸显它的优势,宽阔的河道能轻易地将洪水、暴雨迅速排到崖门口外的南海中去,产区一般不会受到威胁,但在周边地区出现旱情时,新会柑农却从不用担心,因为水资原丰富的银洲湖蕴藏足够的用水及时供应。洪潮不易浸,内涝而不缺水,这些优势条件对新会柑品质的保证起到重要作用。
这里的土壤偏酸PH值4.5——5.5适宜新会柑的要求,毗邻的崖西、牛湾的三鸟基地每年可提供充足的有机质肥,可满足每年新会柑整个种植周期的需要。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新会陈皮的制作过程。
新会柑的果皮,经晒干或烘干,并陈化三年,或者三年以上,便为新会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疾病。
新会陈皮以其挥发油种类多,香气独特,不单一而闻名世界,在新会,种柑取皮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
新会取柑,方法也有技巧。当地通用的方法叫“一枝两剪”法。
第一步,剪远离茶枝柑的小枝,使其与树干脱离;
?
第二步,剪近茶枝柑的小枝,只余下整个果实
?
不少工人正在果园里忙活着将茶枝柑剪下,装篮。
?
制作新会陈皮的茶树柑以个小、皮薄最佳。
?
茶树柑的开皮方法,一般有两种:两刀法和三刀法。
?
两刀法开出的果皮
?
翻皮是将已开好的鲜果皮置于当风、当阳处,使其自然失水萎蔫,质地变软后翻皮,使橘白向外的一个过程。
?
翻皮过后,果皮置于空旷的地面上干燥
?
干燥之后的果皮,将包装放在老仓库进行一个缓慢的陈化过程。将果皮放在通气的编织袋中,更有利于果皮的陈化。
关于陈皮的介绍,先到此为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