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江门为全省垃圾分类提供ldquo江门
TUhjnbcbe - 2021/2/28 19:07:00
“江门的垃圾分类做得不错,这些经验都很好,值得城市之间互相交流和借鉴。”9月16日,在“中国环博会广州展”垃圾分类广东模式论坛上,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组书记、局长赖惠镇受邀介绍该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点赞。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以来,江门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支持*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探索具有江门特色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新路子。在全省考核评估中,江门市垃圾分类工作连续两个季度排在珠三角7个地市第一名。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分类体系江门市委、市*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把垃圾分类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高位统筹、高位推进。市分类办、市城管局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指导,落实“属地管理”和“管行业必须管分类”,形成“市级统筹、区市负责、镇街实施、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始终强化*策引领,坚持把健全制度、建立标准、保障资金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之举来抓。印发了《江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江门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制定了“分类投放工作指引”“考核评估细则”,以高标准全链条规范垃圾分类。实行市级奖补、区市兜底、社会资本参与的经费保障*策。设施建设全面夯实分类基础坚持前、中、末端同步推进,统筹布局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加强“硬件”支撑。全面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快速推进“撤桶并点”,蓬江示范片区建成分类投放点个,原有垃圾桶3.1万个,减少为个。开平固废发电项目、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于年底建成运营,焚烧处理能力达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达吨/日。建成建筑垃圾消纳场5个;建有大件垃圾处理车间2个、园林绿化垃圾处理中心1个。西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餐厨垃圾收运市域全覆盖。探索建设“互联网+”分类回收系统,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催生一批环保企业,促进“两网融合”。“中西南北”四大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中心陆续建成,快速补齐各类固体废物处置设施短板,分类后的有害垃圾可望实现有效协同处置。科学管理有效提升分类效能推行环卫一体化“一把扫”改革,在主城区引进了北京环卫集团,出台桶边指导*策引导居民源头准确分类,聚焦全链条提升,实行全周期管理。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采用收运、处理一体化的运营模式,通过源头追溯建立厨余垃圾收运网络。利用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和RFID智能标识芯片等技术,建立了厨余垃圾收运体系一张图,形成了厨余垃圾源头追溯网络体系。推行责任人制度,加强日常督促监管和执法引导,8月中旬开出了全市首张垃圾分类罚单,以刚性约束倒逼责任落实。建立督导考核制度,实行“日督导、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逐月排名,将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城市创建和绩效考核体系,高效落实分类举措。今年8月,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5.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初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生活垃圾填埋量同比下降10.1%;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从0增长至吨/日,餐厨垃圾分出量从0增长至80吨/日,有害垃圾分出量从0增长至0.3吨/月。习惯养成着力推动全民参与大力实施公众教育“星火计划”。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垃圾分类培训学院,招募余名志愿讲师,开展了近千场垃圾分类讲座、微课堂等活动,推行异地蹲点跟班学习模式,举办了福田班、南海班,实现培训教育的规模化、常态化,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德育课程,广泛传播垃圾分类减量理念。组建“市民观察团”,充分发挥观察员放大镜、显微镜、多棱镜作用,当好江门垃圾分类工作的“啄木鸟”。坚持*员带头分、带领群众分,将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建任务清单,深化机关*组织和*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活动,成立市、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打造江门万人志愿服务品牌。成立南方日报江门城管工作室,加大全媒体矩阵公益宣传,举行市民论坛、新闻发布会、*策宣讲会以及文创作品征集等活动多场,上线“蓬江分类”信息管理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促进垃圾分类新时尚成为文明生活新习惯。江门垃分学院再开课,“广州班”学员直言开阔眼界“通过观摩学习,我们进一步开阔了眼界,学习先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做法,对自己很有启发。”9月16日,江门垃圾分类培训学院组织学员赴广州参加第六届中国环博会广州展,环市街东风社区*支部第一书记孔宽收获颇丰。“广州班”是江门市垃圾分类培训学院举办的第四期异地学习专班,市、区两级城管部门及镇街共50余人参加。当天上午,学员们兵分两路,一组参观环博会环境卫生专题展,一组下沉社区实地学习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下午两组学员一同参加“垃圾分类广东模式”论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垃圾分类收集点有无臭味是居民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如何避免收集点散发臭味?出行前,孔宽带着这个疑问,准备在学习中寻找答案。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的演讲让他深有感触。“收集分类的方式和场所应尽量多样化,以卫生、方便、实用、美观、智能为标准。其中卫生最为重要,是分类收集精细化管理的直接体现。”在刘建国看来,完善定时定点收运制度是提升分类收集点卫生程度的有效抓手。对此,孔宽表示,为避免臭味,东风社区岭南印象小区近期将生活垃圾收运调整为定时定点模式,收运车在早上7点前、晚上7点前完成清运,每天两次,收运后立即清洗垃圾桶,同时定时定点进行分类督导。“这个举措正印证了教授的观点,即通过加强收运和督导来保障收集点的卫生情况,从而高效推进小区分类工作。”垃圾分类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常态化的异地学习和培训让学员们受益匪浅。“展会和论坛信息量大,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行业专家的前沿观点都云集于此。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我们能快速扩宽思路,拨开工作中的一些迷雾,加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孔宽说。

动态消息

(戳下方标题)

?江门城管全系统推进行*执法“两平台”应用

?市城管局召开年*风廉*建设工作会议暨*章*规*纪教育培训班

?扮人偶,玩快闪!江门城管青年志愿者潮style倡导垃圾分类

?分类投放点怎么建?来听省垃分学院副院长沈建兵“云”授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门为全省垃圾分类提供ldquo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