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五邑非遗和民俗音画《侨都记忆》是由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宣传文化部门重点打造的"立足江海,放眼五邑"的原创音画,是江门首部反映五邑非遗及民俗文化的大型文艺作品。《侨都记忆》是一部三幕歌舞音画,以民国时期的江门为时代背景,依托五邑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原生态非遗、民俗、地方歌舞及戏曲,凝炼具有侨都印记的歌与舞,演绎一方地域神采,一脉民族气韵,一腔家国情怀,让广大华侨华人望得见青山绿水,记得起浓浓乡愁。
那是我心里最温暖的记忆:蓬江畔,长堤边,老榕树,青石板……阿爷的大碌竹轻烟飘荡,阿爸的摇桨声穿透晨光;阿妈的“竹升面”细细长长,阿姐的头上飘着茉莉花的香……这里就是我的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它的名字叫“江门”,离大海很近,每日里穿梭的船儿将它和全世界连通。
记得那时我们都还小,每天光着脚丫在长堤上跑。跑得太阳落到了屋檐后,跑得笑声挂满了榕树头……
演员:余健强、小宝
序幕《长堤晚风》
民国初期,西江下游的商业小镇江门被清*府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自此,这里商船如织,百业兴旺。连接西江的蓬江河边的长堤路,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只见打铁匠挥舞铁锤,蕉农抬担过大秤,茶楼顾客盈门,一派的繁华景象。就在这活色生香的长堤边,有我的父母、有我的兄弟姐妹,有我们忘不了的童年。
演出单位:江海区文化馆爱舞团、江海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编导:邱菁萍何为民
女孩:死阿龙,吓死人了,我不和你玩了。
男孩:不和我玩就算了,这么好吃的炒米饼我就一个人吃了。
女孩:我也要吃。不给我吃,我就不教你抄字帖,让先生打你的手板心。
男孩:哼,我阿妈做的炒米饼,在这长堤上,没谁比得了。我阿爸说,炒米饼只能偷偷给你吃,因为你长大了要给我做老婆。
女孩:呸!不害臊,谁要给你做老婆呀?我阿妈说,我长大后要嫁个金山伯,坐着大船去美国。
男孩:那我就当个金山伯,好赖都要你嫁给我,哈哈……
演员:邓沛芝、杨凯驿
····
第一幕:儿时记忆
01表演唱《记得旧时好》
记忆中的童年是那么欢乐,哪怕过了多少年,走了千万里,依然记得旧时好。
《记得旧时好》是江门明代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陈献章(白沙)的一首忆童年的诗作,我们将其谱写成追忆童年,抒发美丽乡愁,最后上升突出表现侨乡人民爱国爱乡、歌唱美好家园的赤子情怀的童声合唱作品。歌曲曲调婉转、活泼,既有淡淡的乡愁,又充满童真童趣和炽热情怀。
演出单位:江海区文化馆、江海区银泉小学
作词:陈白沙作曲:何峰
编导:何峰
辅导:*笑颜、*皓妍、刘磊、李晓仪、郑思欣
02男子群舞《腾龙》
每年划着龙舟的端午,是我们记忆中最快乐的节日。当大人们将龙舟从水中起出时,我们读到了力量和未来的向往。
舞蹈《腾龙》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江海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礼乐龙舟",选取了礼乐龙舟的起龙、采青等最具有仪式感的环节为创作素材,意在挖掘传统非遗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激励新时代的人们团结奋进、拼搏向上。
演出单位:江海区文化馆、江门市戴爱莲文化艺术中心
编导:邱菁萍、潘晓璐、李百一
作曲:晨见大雷
03粤曲联唱《看大戏》
村口戏台上,今晚唱大戏,生旦净末丑,吹吹打打穿花衣。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看大戏,最让人兴奋。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看大戏》这首粤曲联唱重现当年孩子们聚在村头看大戏的情景,既展现了侨乡粤剧的魅力,又真实地唤起了大家回忆中的“红船粤韵”。
演出单位:江海区文化馆、江海区新民小学
编导:曾小洁
辅导:李燕婷、梁淑雯
04舞蹈《少年强》
我们白沙先生家乡人,都知道先生在大冬天冷水泡脚夜读求学的故事。儿时的记忆里不仅仅是玩耍,还要学武强身、读书明智。
五邑有崇文重武的传统,《少年强》取材白沙先生冷水泡脚的故事,融入国家级非遗项目蔡李佛拳的动作元素,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和岭南武术的动作,展现侨乡少年文武双修、坚韧不拔、志在四方的形象,阐述“少年强则国强”的思想内涵。
演出单位:江海区文化馆、江海区天鹅湾小学、江海区麻一佑启学校、江门市戴爱莲文化艺术中心
编导:邱菁萍、王煜钧、黎雅欣、罗奕
作曲:蔡朝阳、施惠德
女:他爸,今晚,家乡的月光亮亮堂堂,就像那年你离开我的时候一样。我们的孩子也已经睡着了,他的嘴角露着微笑,不知是否又梦见了你寄回的花旗糖?
男:孩子他妈,我想你们了,每一次疲劳困苦的时候就特别想你们。我想念小时候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你说过的每一句话,我想念你亲手为我做的那一碗“竹升面”。
女:他爸,我也想你了,每天,每个夜晚,我的眼泪就会因为想你而静静流淌。小时候,你总说长大后要娶我,虽然那时,我们还什么都不懂,但是,我却满心欢喜。只是没想到,我嫁给了你,却离你那么远……
男:我离你那么远,可我的心却一刻也没有和你分离,我们新婚的甜蜜和离别的酸楚日夜将我包围……
演员:柯美凤、陈晓斌
····
第二幕:青春记忆
01女子群舞《囍》
我们就这样,在长堤边的老榕树下慢慢长大,直到有一天,我的手臂长得像老榕枝一样粗壮,你的腰身像嫩榕须一样婀娜,于是,你成了我的老婆。
"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舞蹈《囍》融入了五邑婚嫁民俗元素,表现心怀美好的女子即将出阁的憧憬和展望。舞蹈中选用了五邑地区普遍流行的婚嫁习俗,例如“上头”、“打红伞”等,舞蹈音乐里还特别选用熟悉的台山方言作画外音,令人感受到浓郁的五邑风情。
演出单位:江海区文化馆爱舞团
改编:邱菁萍
台山方言:*彩筠
02男女声对唱《别》
曲目《别》讲述的是一对爱人,双方因为男方要远闯西洋而被迫分开的故事,字句间不言思念,却句句情深。引用了来自于新会区的市级非遗项目“新会鱼灯”为背景点缀,使得故事情景更贴近五邑风情。
演唱:姚立娟、孔雷
词曲:孔雷
伴舞: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舞蹈系
伴舞编导:张友元
03男声独唱《闯金山》
家的温暖、妻儿的亲情,终究留不住男儿闯荡天下的脚步。为了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数以百万计的江门五邑男人踏上了闯金山、下南洋,漂洋过海谋生的道路。
"前路茫茫,泪眼别乡关。前路漫漫,壮心闯金山"。歌曲《闯金山》选用来自开平的市级非遗项目"开平卖鸡调"作引子,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基调立马让人穿越百年,整曲展示了侨乡人"拼出人样把家还、铮铮铁骨中华汉"的坚韧形象。
演唱:宋可佳
作词:李日明
作曲:谭法宁
伴舞: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舞蹈系
伴舞编导:王朝旭
男:回来了,我回来了,我的长堤,我的蓬江河,我的老榕树,远飞的鹭鸟儿回来了,漂泊的游子回来了。
女:孩子他爸,来,趁热,这么多年,你念叨的不就是这碗面吗?看看还是不是旧时的味道,别急,烫着了……
男:就是这个味道,阿爸阿妈的味道,亲人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就是这个,哈哈。孩子他妈,想了多少年,馋了多少年啊。
女:你走的时候正年轻,如今就像这老榕树一样,胡子皱纹数不清。走了那么远,还是觉得家里好吧?
男:鸟儿飞得高,这棵老榕树呀就是它们的天堂。我呀,走得再远,这蓬江河边就是我的天堂……
演员:罗洁愉、余健强
····
第三幕:故乡记忆
01女子群舞《思乡面》
走遍千万里,最惦记还是家乡的味道,尝遍了世间美食,最馋的还是你给我煮的那碗面条,这是一碗“思乡面”呀。
舞蹈《思乡面》(原名《打面女》)的创作素材选用了来自于江海区的江门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外海面。该作品通过五邑华侨对侨乡传统美食特产的眷恋之心传递出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来源于外海面手工制作的独特动态,外海方言"吖面"富有节奏地运用在舞蹈音乐中,令人倍感亲切。该节目创作于年,曾获得广东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历时十多年常演不衰,是江海区文艺作品的经典之作。
演出单位:江海区文化馆爱舞团
编导:邱菁萍
作曲:孔雷
02女声小组唱《鸟的天堂》
小时候来看这棵老榕树,只看到它的魁梧雄壮,如今回来再看它,才懂得,鸟儿飞得再远,最惦着的还是它的窠,榕树枝伸得再高,最粗壮的还是它的根。
歌曲《鸟的天堂》创作灵感来自于文学大师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融入新会大鳌咸水歌的元素,编曲上融入了广东独特乐器高胡,使曲风更为丰富、和谐,描绘出“小鸟天堂”的秀丽景色,呼唤着海外游子叶落归根、百鸟归巢。
词曲:蔡朝阳
演唱:白鹭组合
03群舞《醒狮耀岭南》
记得年轻时,我也爱舞狮,一跳一跃间,满满精气神。后来在三藩市,我们也舞狮,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醒狮。身在异国他乡,中华文化决不忘。
《醒狮耀岭南》选用来自江海区的区级非遗项目“佛庄狮艺”的动作元素,结合武术的步法和身法,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该节目曾获得首届戴爱莲杯"群星璀璨人人跳"全国舞蹈展演"魅力之星和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银奖,于年11月受邀到央视参加"舞蹈世界"栏目录制,成为我区首个登上央视舞台的文艺精品。
演出单位:江海区文化馆爱舞团
编导:邱菁萍
04女声小组唱《乡图》
每一个在异乡打拼的人,心里都有一幅“乡图”,这图里有山有水有亲人,还有我那一颗带不走的心。
歌曲《乡图》选自国内首部华侨历史题材组歌《闯金山》,倾诉的是一群海外游子的心声,字句间情景再现了许多侨乡景象,也抒发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游子们荣归故里后要建设家乡的壮志雄心。
作词:尹继红
作曲:肖邵静
演出单位:江海区桃李芬芳合唱团
伴舞: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舞蹈系
伴舞编导:张友元
属于这片土地、属于中国侨都江门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有的会随着时间慢慢远去,有的却像种子,扎根、萌芽在一代代侨都儿女的心里。这些记忆满载着我们的情感和思想,也涂满了我们的悲伤和欢喜,见证着我们在蓬江河边繁衍生息。
因此,当有一天,这些记忆要从我们的记忆中慢慢远去的时候,让我们满怀感谢,深深致意。
当然,我们依然张开怀抱,因为,明天会有更多更美的记忆幸福着我,幸福着你……
演员:罗洁愉、余健强、小宝
结束曲《永远的记忆》
叶落归根,倦鸟归巢。海外的游子,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故乡的美好回忆。记得旧时好,恋着家乡好。
当然,我们相信,海内外华人同心协力,家乡明天会更好,祖国明天会更好!
演出单位:全体演员
编导:邱菁萍
作曲:何峰
合唱录音:江海区文化馆八音和、江海区银泉小学
晚会组织
总策划:赵晓斌
执行策划:罗广鹏
艺术顾问:谭晓洪、尹继红
总导演:邱菁萍
主创人员:罗广鹏、蔡朝阳、曾小洁、邓荣宗、何为民、孔雷、何峰、李慧莹、张友元、王朝旭、潘晓璐、李百一、王煜钧、黎雅欣、罗奕、施惠德、邱菁萍舞蹈创作工作室
舞台总监:何为民
舞美设计:周洪宗
灯光设计:秦念锋
服装设计:肖劲蓉戚雨节
道具:何为民李慧莹
宣传:汤艳琴徐乐琳
后勤:邓妙妍陈耀根
画外音:娄贵山、廖欣、陈波、徐璐、孙炼、吴沛恩、王彬赫
角色扮演:邓沛芝、杨凯驿、柯美凤、陈晓斌、罗洁愉、余健强
撰稿:尹继红邱菁萍徐乐琳
书法:莫颂*
摄影:彭伟宗
主办单位:江门高新区*工委宣传部、江门市江海区委宣传部、江门市江海区文化广电体育局、江门市江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江门市江海区文化馆
协办单位:江门演艺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