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友们对六小龄童是否上春晚的话题可是讨论得非常激烈啊!再怎么说,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可一直是小社君心中的男神呢!最终上不上,不是小社君说了算,不过除了春晚,还有些东西对于我们中国人的春节来说,可是不会变的。没错,就是我们的各地不同的传统习俗。
小社君搜集了来自几个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家乡,或者和你家那边春节传统有何不同。
首
先
是
肇庆吃裹蒸,过大年
肇庆是一个“开始带来吉祥喜庆”的城市,能与一年之初的春节相遇,必定能给肇庆人民带来美好而吉祥的一年。在肇庆过年,当然少不了肇庆特产的“助阵”——裹蒸粽。年二七至年二九期间,每家每户都在屋前搭建起临时的砖灶,将用冬叶裹着的裹蒸放进大铁锅上慢慢蒸热,直到熏烟袅袅,散发着荷叶的清香,裹蒸才能完全出炉。作为肇庆人,过年最独特的享受,就是在年三十晚上的团圆饭上,与家人一起分享香气四溢的裹蒸粽。扎得结实的裹蒸,寓意着一家人和和睦睦,团结幸福。
--余艺
湛江雷州做年粑
民间还流传有“腊月二十六,做粑发达”的说法。腊月二十六开始到除夕前,家家户户都忙于制作“新年粑”。泡米的、春粉的、揉面的、上馅的、蒸煮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新年粑的主要原料是米粉。米粉的制作步骤很复杂,先是将粳米、糯米置于水中浸泡一晚使之膨胀疏松,然后将米淘出置笸箩中,去水至半干状态,最后将泡好的米置石臼中春成米粉备用。“新年粑”大者为年糕,小者有大乙、叶搭、菜包,口味有咸甜之分,馅料品类繁多,如花生、芝麻、椰丝等。
--冯织雅
江门开平拜神
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拜神”。每家每户都会供奉神明,上面供奉着祖先、菩萨、道家神仙等,重大节日都要拜一拜,但每个节日祭拜的方式都有一点不同;农历初一、十五都要“装香”以及斟上新茶,称“换盏”。除夕那天要用鸡、猪肉、鱼以及“牛栏糍”等拜神。大年初一,传统要“贡斋”,即用斋菜拜神,自己也吃斋。现在,斋菜有分干斋和湿斋,不同家庭选择不同,干斋是经染色的粉条炸成的,湿斋则是粉丝和绍菜等煮成的。大约大年初二以后就会“开年”,拜神的贡品和除夕差不多。以前“开年”和“团年”一样隆重,拜神以后一大家子团座在一起吃大餐,且“开年”后方可拜年。可是现在“开年”简化了许多,保留“拜神”这一环节,许多人“开年”前就去拜年了。每年都会有一条煎好的完整的鲮鱼、一条咸鱼、蒜、腊肠和猪肉放在一个盘子里,从除夕开始出现,直到“开年”拜完神,才可以吃,在这几天内的每一顿饭,它都跟着米饭入锅加热。这盘菜是用来“压年”的,寓“长食长有”以及“合心合意合算”。
总的来说,在家乡,“拜神”是重要节日的必备环节,正如一般广东人的庆祝方式都是吃一顿,那么自己吃之前,带着一种好事要与祖先分享的心情,并表达对各路神佛的尊重,先把美食献上,这就是“拜神”。而无论是“拜神”的贡品,还是过年准备的年货,或许不同的家庭会有小小的差异,但最讲究的就是“意头”。
--李丹莹
往
下
是
佛山卖懒
除夕上灯后,给每个小孩一个红鸡蛋,点着一炷香,让他提着灯笼,到街头巷尾去边走边唱道: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
传说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园里面,有一条大懒虫,有一个秋天,蟠桃大丰收,它又想去偷吃,王母娘娘知道以后,大发雷霆,把大懒虫打下了凡间。这条懒虫下到凡间,就钻进了小孩子的鼻子里面,变成鼻涕虫。在小孩子晚上睡着的时候,它就爬到被子上,变成一条大懒虫。所以小孩子早上经常赖床。所以在年三十时,小孩子就要出去卖懒,以求在新的一年里面勤勤奋奋。
小孩“卖懒买精归”大人“买花待花开”,这是习俗卖懒倡勤。小孩“卖懒”,大人“买花”,是如今已鲜见的“卖懒倡勤”习俗。现在的小孩没有‘卖懒’的习惯,但买花迎春没有变。
行通济
正月十五行通齐。佛山有句俗语“行通济,无蔽翳”。当天买行运风车和生菜走通济桥,祈求吉利好运和生财。
它是作为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游玩祈福活动。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真正行通济是正月十六,但是后来*府改为正月十五。行通济是反映汉族传统信仰、风俗习惯及祈福仪式的民民俗文化活动。
春酒敬老
每年新春,顺德很多乡村都举行敬老活动。其实,这也是一种古老风俗。《诗经》就说“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人们一年到头,躬耕田畴,到阳春普照,负暄闲坐时,也确应把酒闲话,互敬安康,人们在享受“春灯儿女对良宵”的愉悦时,更将充满敬与爱的目光投向家中长老,并真诚地奉上春酒一杯,以贺长寿。
古书说:上敬老,则下益孝。上顺齿,则下益悌。这是一种自古以来的德*,人们都十分注重推行。孟子说:天下有达者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以前的重大宴席,都推出年龄最大者具酒祭神,谓之“祭酒”,这也是一种尊老的风俗。如今,顺德乡村新春敬老活动,家家扶得醉人归,其实正折射出一种德*与古风完好的融合。
--刘燕珊
信宜镇隆
飘色
飘色是一种融戏剧、魔术、杂技、音乐、舞蹈的民间艺术,是农民祈求神灵镇邪去病保平安,期盼丰年的原始祭神求福的活动。飘色造型的题材多取于历史典故和传说里的故事以及人物,在每年的元宵前后都会进行巡回表演。飘色以“版”为单位,每一版飘色由色台、色心、色脚和色梗组成,混成一体。飘色一般由三至四人,推着一张长两米、宽一米、高约零点八的色台,色台上凌空飘起由小孩扮成造型各异的人物或动物。以此来表现农民的扬善惩恶、安居乐业、传颂英雄、鞭挞恶人的朴素、善良心理。
--廖茵茵
还
有
呢
潮汕吃团年饭
先是“拜老公”(祭祀)。每一家都将代表祖宗的香炉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祈祷,请祖宗用餐,再长幼依序跪拜。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一家人团团围坐,共享天伦。
迎财神爷
正月初一初二,上午全村祭祀,桌上应有尽有:供上三牲——鸡、鱼、猪肉,桃粿……;焚香礼前礼毕,皆要燃放爆竹。下午游神猜谜,锣鼓声、鞭炮声、声声入耳;思考状、嬉闹状、状状入眼。晚上“行头桥”人人祈求“扔桥中,嫁雅安,扔桥肚,娶雅亩”。
--吴媛
正月初七吃七样菜
正月初七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食之,取财运亨通的好意头。这种风俗习惯最早可上溯到晋朝。传说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女蜗氏开天辟地时,第一日作鸡、二日作狗、三日作猪、四日作羊、五日作牛、六日作马、七日作人,因而把初七称为人日。人日必须食一种用七样青菜作成的饼食,往后没作那些饼而直接食七样菜。潮汕地方把七样菜在锅中煮熟后于中午吃,称“七样羹”。这七样菜一般是萝卜、厚合菜、葱、大蒜、韭菜、芹菜、春菜。因为萝卜取“清白”之意;韭菜俗称久菜,与春菜一起取“长年回春”之意;葱取“聪明”之意;芹菜取“勤劳”之意;大蒜、厚合取“诸事合算”之意。在吃之前长辈总会说: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聪明勤劳,诸事合算,百事无忌。
--林楠佳
东北包饺子
农历新年是东北人过得最隆重的节日,东北人过年讲究热闹喜庆,会召集亲戚围坐在一起包饺子。一般会把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要吃的饺子都包完。年三十吃不完的饺子就会放在室外。零下二十多度的室外就成了天然的冰箱。东北人把这种做法叫做冻饺子。在这数百个饺子里面,有的是由硬币或者杏仁做成的馅,吃到这样特别的馅的饺子就象征着吉祥和幸运。除此之外,过年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房门前挂大红灯笼,晚上会点亮灯笼,象征着香火不断。
--于佳平
有没有找到你的家乡习俗呢?
如果没有,
欢迎给小社君留言,
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你的家乡习俗~
不管各地怎么过,毋庸置疑的是,春节作为我们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春节往往围绕着“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主题,起到了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的作用。
借此机会,
小社君在这里先给大家拜个早年啦!
祝大家猴年大吉
院大学生通讯社
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院大学生通讯社新闻部
编辑|张婉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