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加强江门地名文化建设,增强市民的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由中共鹤山市委宣传部、江门华侨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鹤山市文广旅体局、鹤山市民*局、鹤山市文联协办的《江门地名大会》系列活动正式开始,首期活动通过连载系列江门地名故事,用故事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寻侨乡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底蕴。
石湾直街
是江门城市发展原点
启明里
是江门早期华侨聚居点
长堤
是江门发展初期商贸中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前世今生~
石湾直街
江门市蓬江区
有一条神奇的街道
它狭窄而蜿蜒
弯弯曲曲
是江门最弯的直街
它位于蓬江北面
与墟顶街相邻
它的前身是石湾村
有着多年历史
石湾村始建于明代,因巷道弯曲,且多用条石(花岗岩)铺设,故称“石湾村”。此街口清代曾建有石湾庙,为江门六庙之一。辛亥革命期间石湾庙曾作商团公所,是当年江门小镇最大的民间武装组织。年,江门市*厅进驻石湾直街。年撤销江门市改回新会县辖镇,新会县*府机关迁到石湾直街。后因市镇扩大,年经改造改称石湾直街。解放后,石湾庙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被改建成江门市看守所。
石湾直街
古老的巷道上曾有过多少古往今来的路人的脚印
石湾直街不但有骑楼建筑、华侨建筑
而且散布着石湾庙、解放前*府办公地等遗址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如今的石湾直街
依然安静地在岁月的河流中流淌
如同绵延不断的古老故事
在安静中穿插着时光的片段
在恍惚中定格瞬间的余光
启明里
年,旅居新西兰华侨集资组建集成置业公司,在石湾村附近置地,华侨*黎阁在此首建一所4座3层楼房,取名“启明楼”,片区因而得名“启明里”;而后,归国华侨相互介绍在启明里购地建房,其中以新会崖西*、李等姓归侨居多,人气逐渐鼎盛。直至上世纪70年代,为改善居住条件,当时的原住民陆续搬离启明里,从前的热闹景象开始消失。不少老屋由于无人居住、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有的甚至被鉴定为危房。
年,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工作试点工程启明里、南芬里品质提升及活化项目正式动工。
戳下方图片
活化历史街区
戳下方图片
活化历史街区
戳下方图片
活化历史街区
长堤
位于蓬江北岸已有多年历史的长堤历史街区集中体现了江门城市历史变迁的脉络,同时也蕴含着江门多元且深厚的城市文化和市民生活特色,是凝结地方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
长堤原始江门的防洪堤,它沿江门河北岸而建,用以抵御西江洪水。随着江门商贸的发展,人们陆续在防洪堤内兴建了商铺,北面临街用作铺面,南面临江则自搭码头,以靠泊船只,装卸货物,又建厨房、厕所等生活设施,防洪堤全被占用,无法通行。年江门市成立后,决定修建长堤。长堤路修好后,年美孚洋行董事长组建利达行车公司,购置客车经营长安路至北街的客运业务,长堤路又变成了公共汽车线路。
上世纪80年代初,江门市*府对长堤路进行整治,将其改建为人行道和河滨公园,又把沿街旧店铺粉饰一新,打造成为广东特色的江门长堤风貌街。
END
往期推荐
江门地名大会
地名故事连载①江门的“江”与“门”在哪里?
江门地名大会
地名故事连载②江门圩→江门埠→江门市
江门地名大会
地名故事连载③江门白沙大道的命名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故事来源:《江门地名故事——三区篇》(文字有删减)
编辑:吴嘉敏
本文如无意中侵犯了任何一方的合法权益,告之即删。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