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因侨而立、因侨而兴。数据显示,祖籍江门的侨胞约有万人,遍布全球个国家和地区,民间有“海外一个江门,国内一个江门”的说法。凭借着丰富的侨胞资源,江门在改革开放初期迎来飞速发展。
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作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拥有优越区位、广阔开发腹地的江门,正在描绘一幅全面开放的美好蓝图——坚持开放带动,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蓝图已绘就,逐梦惟有笃行。围绕交通、产业等方面,这座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正在打造珠江西岸的“超级链接器”,致力成为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近日,人民日报湾区行采访团专访了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林应武全面阐述了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思路。他表示,江门有信心有决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重大机遇面前,利用好自身的资源,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蓝图,广泛团结和动员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以时不我待、闻鸡起舞的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力争把江门打造成为大湾区新的增长极,为大湾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民日报广东分社社长刘磊(左)采访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宋春雨/摄)
大湾区建设提供了三大重要机遇▲▲▲记者: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提出,给江门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林应武:当前,江门正处于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发展需要机遇,大发展更需要大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江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结合世界级湾区发展的规律,我认为这些机遇主要表现在:
一是为江门提供了15-20年*金发展期。纵观全球,世界超级城市群大多分布在湾区,目前世界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湾区”,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公里的海岸带地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湾区,是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从国际三大湾区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成熟的湾区通常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经过30多年的合作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城市群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要建成世界第四大湾区,仍然任重而道远。
中央提出,到年,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到年,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这意味着江门未来将有近20年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金机遇期,力争实现大的飞跃。
二是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要素支撑。湾区经济具有创新引导、宜居宜业、集聚发展、区域协同等显著特征。从世界三大湾区发展情况来看,湾区城市群内交通极为发达,紧密相连,湾区内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了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城市间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造就出极具价值的经济发展环境。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宣布大桥正式通车。大桥的开通大大缩短了香港、澳门、珠三角西岸城市三地时空距离。一桥拉动,珠三角西部城市全盘皆活。最直观的效应是人员往来更频繁。可以预见,未来大桥对珠三角西岸城市发展的拉动效应将更加显现,促进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便捷地进入江门,为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
三是为江门更高水平开放提供新路径。高度开放是湾区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从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进程来看,它们首先依赖自身资源和港口,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加快向湾区聚集,实现产业升级,最终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大潮,形成高度开放的经济结构。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江门可通过全方位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利用香港、澳门的开放平台优势,探索与港澳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平台,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吸引力,使江门成为拓展“一带一路”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的枢纽节点,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立足实际、找准发力点打造大湾区新的增长极▲▲▲记者:东西发展不平衡是大湾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江门作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在这方面该如何作出贡献?
林应武:解决珠东珠西发展不平衡是当下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比较迫切的难题之一。江门要立足全面融入,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努力成为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一是全力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湾区对外联系新通道。湾区建设,交通先行。近年来,江门把交通建设作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突破口,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开展了投资超千亿元的交通大会战。我们建成了广中江高速、江顺大桥、江门大道等一批连接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快速通道,开通了连接粤西的江湛铁路,启动了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大湾区交通融合与要素流动提供了新动力,也为江门融入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交通大会战,通过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打通承东启西的高快速路网、积极参与粤港澳世界级港口群建设等,加快形成互联互通、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大交通格局,更加凸显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
二是加快重大合作平台建设,为大湾区产业共建和协作提供高质量发展载体。江门拥有全省最大的经济区——大广海湾经济区,总规划面积约平方公里,适宜连片围填海面积达多平方公里,是珠三角唯一可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区域,目前整体开发强度仅7%,发展空间广阔,生态环境良好。套用雄安新区的标准来说,就是符合“现在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接下来,我们力争把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成为突破改革开放深水区的试验田、“一国两制”框架下资源要素整合发展的新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三是大力振兴实体经济,拓展大湾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空间。其中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去年,我们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优势,对接制造强省、创建珠三角“中国制造”国家级示范区方案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等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五大新兴产业,塑造产业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江门发展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经济总量较小,年GDP为亿元,在大湾区排位靠后;发展质量不高,传统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较高;交通枢纽功能不完善,至今没有直接接入国家“公里”高铁路网,民用航空机场、通用机场建设尚处空白;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有待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差距较大,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仍显不足。接下来,我们将集中用力,加速补齐这些发展短板。
引侨智聚侨力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记者:“侨”是江门最靓丽的城市名片之一,在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江门该如何打好“侨”这张牌呢?
林应武:江门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哺育了明代大儒陈白沙、维新先驱梁启超、“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等一批著名人士,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以及侨乡建筑、历史名人等为代表的“侨”文化,是江门市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祖籍江门市的华侨、海外华人和港澳台同胞约有万人,分布在世界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港澳台同胞约万人,堪称“海内外两个江门”。
未来,江门将积极与港澳开展民生领域合作,力争把江门打造成湾区内宜居宜业宜养优质生活圈的示范城市。在拓宽就业创业空间方面,江门将依托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澳葡青年创业园、珠西创谷、粤港澳大湾区海外青年创业基地以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平台,设立侨创基金,为港澳青年提供技术创新、创业孵化、企业融资、创业培训等服务,引导更多港澳投资者回江门投资创业。
目前,江门还计划与澳门在银湖湾滨海地区成立一个江澳试验区。银湖湾滨海地区位于大广海湾的核心区,控制区面积约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该地区资源禀赋得天独厚,水陆交通便利,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有较好产业配套支撑。围绕“国家利益、港澳关切、江门优势”,江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在银湖湾滨海地区与澳门探索跨境合作平台模式创新,采用双方共同规划、合作开发或者澳门主导开发、双方共同管理和运营的模式,形成紧密合作、融合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目前已委托国家级智库开展合作模式研究。
在文化交流方面,近几年,我们携手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成功举办了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暨中国侨都(江门)华人嘉年华活动;举办了六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切实增强与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血肉联系;举办了《少年中国说》粤港澳台暨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诗词大会,受到港澳社会的一致好评。接下来,我们将巩固与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交往联系,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示范区,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联合港澳开展岭南文化、广府文化、侨乡文化研究、保护和科学开发,继续办好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世界江门青年大会、《少年中国说》等品牌活动,不断加强与港澳的文化交流。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科创金融商制齐发力▲▲▲记者: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科技创新是其未来的主攻方向,也是其肩负的重要使命。在这一方面,江门将会有什么动作呢?
林应武: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行动,年江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家,增长70%,增速连续两年排珠三角第1。我们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争取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60%。。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托国家重大科学装置江门开平中微子实验站建设,谋划打造中科院·中国江门国际科学小镇。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人才准入条件,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全市“一盘棋”统筹解决好人才关心的落户、子女入学、家属安置、住房安居等问题,让人才无后顾之忧,营造“来了就是江门人”的浓厚氛围。
接下来,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广深港科技走廊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人员往来畅通、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科研仪器设备通关便利,支持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形式,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相互融通。重点推进五邑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大力引进港澳、深圳、广州科技研发成果。加快建设总投资亿元的江门人才岛项目,力争打造立足珠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主题特色产业园和人才基地。
记者:金融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为实体经济造血输血,江门又该如何充分利用金融的助力,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呢?
林应武:近年来,江门市委、市*府始终将组建江门农商银行列为辖内金融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
江门农商银行由新会农商银行、融和农商银行合并组建,过去,两家农商行各自为*,其中,新会农商行当时资产规模大概多亿,融和农商银行资产规模大概多亿,两家加起来资产在亿左右,通过整合和一些资产注入重组、再扩资,目前江门农商行资产规模超过0亿,位列全省农商行前6位、全国农商行前30位,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大大增强,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研究筹建江门华侨银行。江门是华侨之都,华侨就是江门最好的资源。对于筹建江门华侨银行,港澳的很多企业家都很感兴趣、很有信心。我们将一步步稳健推动。
记者: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江门起步较早,但后来发展势头变慢了,面对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江门该如何在体制方面进行改革,重新焕发活力呢?
林应武:江门是最早参与改革开放的地方,也是最早取得突破的地方,但是由于发展当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后来越来越保守了,错失了机会。现在新的机会、第二次创业机会来了,我们要吸取教训,把原来改革开放过程中珠三角的一些成功理念捡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
近两年,江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两无两藏”,多项改革工作成效显著,获得了中央和广东省的肯定。比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和督查激励;成为全国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试点市;“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经验列入全省复制推广清单;在全省率先建成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数字*府”综合改革成为全省试点。同时,我们相继出台了小微双创“1+15”扶持*策、“人才强市十四条”、“民营经济十二条”、“招商引资激励*策十二条”、“实体经济十条”等*策。这些举措,推动江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截至年年末,全市新发展市场主体19.29万户,增长.16%,主体总量达47.5万,在全省排名上升至第6位。
江门将以时不我待、闻鸡起舞的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力争成为大湾区新的增长极,为大湾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