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广东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南村司谏牌坊介绍
TUhjnbcbe - 2020/11/22 18:24:00
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哪里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2814.html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荷塘司谏牌坊介绍司谏进士坊,又称进士石牌坊,位于广东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南村,修建于明嘉靖六年(年),明世宗为表彰正德辛巳科进士余经所立。距今已有余年历史,除了部分檐篷遭到破坏外,整体仍然保存比较完整。因镌有“司谏”二字,被称为“司谏牌坊”,又因为牌坊的主人是当地明朝进士余经,所以,当地人又称其为“进士牌坊”。据《广东通志》载,余经,荷塘白藤南村人,字朝纲,号石龙,正直无私,弹劾奸臣,深受世人称颂。任谏官刑部给事中,曾-兵部待郎胡世宁、南京督学萧鸣凤、广东督学魏校,受世人称颂。后来又力谏皇帝要从善如流,结果受杖,遭降职到福建漳浦当县丞。因整隶朝*得力,又提升为瓯宁县令。为官一生,两袖清风,深得朝野爱戴。他去世后,省上巡抚、安察、布*、司法各大吏要员护送其灵枢回故里。


  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单檐歇山顶石牌坊。仿木结构,全石砌筑,檐楼间加饰6赞斗拱,面宽10米、高8米。柱八角形,明间柱径0.65米,次间柱径0.5米。柱的前后皆设支撑石,已废。楼檐下重叠斗栱出昂,瓦当滴水皆刻莲纹,脊饰较粗扩,檐角起翘。牌坊全用青石雕筑,庄重美观。

正楼竖匾上镌刻“恩荣”二字,枋额刻“司谏”二大字,额板正反面均有横书“正德辛巳科进士余经第”,左壁撰建坊记文,右壁刻:“广东布*司史梁柱等立”。背面额板刻:“大行”二字,侧有“嘉靖六年丁亥岁仲春吉日立”等楷书小字,四面用龙凤纹装饰,刻工精细。饰以麒麟图案。牌坊等级和规格较高,目前为江门市唯一明代石碑坊,具有较高的文物历史价值。


  年,进士司谏坊被新会市人民*府核定公布为第三批新会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年,新会市人民*府划定公布其保护范围:从主体建筑物外缘起向外延伸15米;建筑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起向外延伸20米。年,被广东省人民*府核定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荷塘司谏牌坊:屹立余年主人品行流存

一位进士如何能够得到皇帝的恩赐设立牌坊表彰?

这座牌坊的主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石牌坊已固守余年


  牌坊主人6岁出口成文


  荷塘镇文化站胡锦顺站长告诉记者,余经没有后人在世,所以,关于石牌坊还有其主人的事情,当地人知道的并不多。


  胡锦顺介绍说,据所知的史料记载,余经为当地南村人,字朝纲,号石龙,明代正德年间考取进士,曾任刑部给事中、福建漳浦县丞、瓯宁县令等官职,为官清廉,正直无私,弹劾奸臣,深受世人称颂。


  据记载,余经自幼天才隽朗,6岁出口成文。明弘治十七年(年),他年约20岁,领到乡荐,本可参加乡试,因当年丧父守孝,未能应试。16年后,正德庚辰年(年)参加殿试,考中进士。次年,正德辛巳年(年)武宗驾崩,世宗即位,正式赐余经为正德辛巳年进士,同时授“行人”官职。他奉皇命往四川葬祭蜀王。回京后获世宗重赏,升任刑科给事中,掌管刑部尚书的审署奏抄,谏议*事。嘉靖已酉年(年)任命为两广监察御史,后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见不合,降职至福建漳浦任县丞,后又调任瓯宁县令,到任后3个月去世。


  余经清廉不贪,任两广监察御史时,清察两广财*库贮,丝毫不贪。任给事中时,毫不回避要害大事,刚正不阿,弹劾兵部侍郎胡世宁、南京督学萧鸣凤、广东督学魏校等弊端。


  进士牌坊上镌刻的“司谏大行”四大字,据说是皇帝为了表彰他执法当官的崇高品行而赐。


  余经为民不辞官刚正不阿获表彰


  据《广州故事》记载,明朝武宗朱厚照正德庚辰年,余经进北京赶考,一路上刚好碰到一位来自番禺的张姓举人同行,两人一路北行。有一次,他们两人感叹官场风气不正,谁有权势附着谁,更有那没有良知的贪官,根本不把老百姓当回事。


  说到动情之处,张举人甚至对余经说:“我看这举人考也罢,不考也罢,现在的官场真是太黑暗了,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还不如做个平民百姓,生活可能会清苦,但我良心上好过些。”


  余经说:“张兄啊,你说得确是很有道理。可我与你的看法不一样,一个人如果认识到社会的腐败而不致力于投身改变现实,采取逃避的方式,我认为同样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古人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天下男儿都应承担的责任,一个人不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承担责任,我认为也不可取。”


  张举人赞成地说:“那这次我们就好好到京城考试,然后弄个一官半职,不为光宗耀祖,只为争一个为百姓办事,改变社会黑暗的机会。”


  余经说:“这就对了,假如我们中有人考中了,以后不管在官场上遇到什么险恶,我们都不要辞官,要与那些不合理的官场习气作斗争,直到被罢官甚至丧命,但决不主动辞官!”


  后来张举人在第一轮考试中就名落孙山,余经则顺利过了两关,考中进士。


  而余经当官之后,果然为官清正,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嘉靖三年,世宗发怒,把反对他的大臣下狱、棍罚。余经坚持正义,惹怒世宗,被降职,被贬官到偏远的福建漳浦县做了一位县丞。当时他真想不做这个官算了,但一想到应考时与番禺张举人的一番交流,也就赴任去了,在那里,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不久之后他因为有*绩被提拔做了福建瓯宁县的县令,后来因操劳过度,病逝于任上,实践了他终生做一位好官的诺言。

重修前

重修中

重修后

重修司谏进士坊牌坊因其具有较大的历史和观赏价值,但因年久失修和自然损坏等因素,石柱身表面风化损坏,抱鼓石缺失,主次楼额枋、匾额表面风化及微裂,字体掉色,石斗拱天面缺失、风化,脊饰缺失等,处于危险的状态,因此必须修缮,在广东省市区等文物部门的支持下,从年开始按照文物的修缮原则对其进行修缮,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年4月21日,工程现已竣工,并经过省市有关专家的审定,顺利通过验收,重现了昔日的风采。3、揭秘余经——名臣余靖之后芳名流千古年8月3日《荷塘司谏牌坊:屹立余年主人品行流存》一文对蓬江区荷塘镇南村的明代司谏牌坊及其主人余经的事迹作报道后,引起普遍
  那么,余经先辈是何许人士?为何会被误传没有后人?有后人,他的后人如今又在哪里?


  近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经过走访,找到了熟悉余经身世的荷塘镇五老山公园负责人余荣辉等人,在余荣辉等人的介绍下,记者逐一拨开笼罩在余经身上的迷雾:原来,余经竟是和岭南名相张九龄齐名的岭南北宋名臣余靖的后人,而余经确有后人,后人中不乏为国为民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只是因为余经后人都远离故土,所以,才在当地出现余经没有后人的误传……


  先祖为北宋名臣余靖


  “余经能够有"为民不辞官"的气节,为官刚正不阿,这与他的家教有关,”熟悉余经家族历史的荷塘镇余姓后人余振强告诉记者,“余经的先祖就是北宋名臣余靖,在广东,他的名望和岭南名相张九龄齐名。”


  据史料记载,余靖(年~年)为北宋官员,是庆历“四谏官”之一。而现在正在香港无线热播的电视剧《造王者》,讲述的就是余靖为官的故事。余靖本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今属广东韶关)人。天圣二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右正言,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桂州知府、集贤院学士、广西体量安抚使、以尚书左丞知广州,卒谥襄,后人尊称忠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遗世。


  据载,庆历三年(年),余靖复起任,擢升为谏院右正言,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余靖正直敢谏,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因而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提出“清、公、勤、明、和、慎”的著名从*六箴。


  “余靖是我们荷塘余姓的一世祖,余经则为其第十七世孙。”余振强告诉记者,“余经就是余靖的后人,他能够有"为民不辞官"的气节,就是传承了余靖的精神。”


  祖辈南宋迁居荷塘


  “我们荷塘余姓祖先是在南宋末年来到荷塘定居的,最早来荷塘定居的余姓祖先为余师箕,远近闻名的"荷塘五老"就是余师箕的儿子,”熟悉余经家族历史的荷塘五老山公园负责人余荣辉告诉记者,“余经就是五老之一季老的第十六代孙。”


  据了解,南宋末年,国力衰微,荷塘余姓九世祖师箕(荷塘余姓奉余靖为一世祖)时任广州府的领兵侍郎职务,在抗击元兵入侵期间,他一方面协助南宋朝廷抵抗元兵,一方面携家眷南迁。“新会崖门海战后,南宋灭亡,师箕带着五子和家眷到今天的荷塘定居,”余荣辉告诉记者,“几百年来,其子孙繁衍生息遍布台山、开平、新会、鹤山、中山、顺德、番禺、韶关、广西等地、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据余荣辉介绍,余师箕死后,就葬在今荷塘六坊东升坊村附近,他的五个儿子汉老、唐老、国老、椿老、季老死后并排葬于荷塘南村附近的羊山,故名“五老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记者在羊山上看到,五座坟墓并排依山而建。不过,五座坟墓均为民国年间重修,距今也已有百年历史。


  而据了解,南村羊山自宋朝至今经历余年风雨,依然完好无损,但是,近年来,羊山周边环境受到破坏和改变,香港余氏宗亲会、澳门余氏宗亲会和各地余氏宗亲会出资出力,修建了一条上山祭拜宗祖的栈道,同时在山脚下修建起一座牌楼,一座功德牌坊和一座思宗亭,目前,五老山公园已经初具规模,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当地居民一个休闲好去处。


  据了解,“五老”后人人才辈出,余经就是其中之一,而在近代为国家、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人也不乏余氏后人。如今,每逢春秋二祭,四面八方的余氏后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前来五老山祭拜余氏五老先祖。


  余经为官刚正不阿后人远走他乡


  在本报上次采访司谏牌坊时,当地人曾表示,余经没有后人,其实这是一个误传。余荣辉告诉记者,原来,余经由于为官正直,在位时曾得罪了不少权贵,为了躲避世乱,余经在生前曾告诫后人,不要再回到家乡南村,后人就迁移到粤西等地居住。


  “因为余经后人没有在荷塘南村居住,而南村在过去曾属顺德管辖,后来划归新会管辖(现为蓬江区管辖),关于余经的记载,在荷塘几乎是没有的,几百年过去了,所以才造成误解,以为余经没有后人。”余荣辉说。


  据介绍,余经共有4个儿子,遵从父命,迁居到粤西、广西等地,如今,余经的后人已发展到10余万人,分散居住在粤西、广西等地,还有相当一部分后人移居到美国、加拿大等地。


  “余经不仅后人众多,而且后人中人才辈出,”余振强也告诉记者,“不说历史上的,在中国近代就不乏为国家、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司谏牌坊盼保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表彰余经执法当官崇高品行而建造的司谏牌坊,从牌坊的柱、梁、横匾,到牌坊的“琉璃瓦”全部都为石材。“这种全部由石材建造的牌坊在省内是罕见的,牌坊主体经历几百年而没有大的破损,非常难得,”余荣辉告诉记者,“现在,牌坊已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


  不过,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近年来,司谏牌坊的部分檐篷遭到人为破坏。“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尽早对牌坊进行维修,”余荣辉说,“这是对文物的保护,也是对先贤的敬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南村司谏牌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