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明仕河蜿蜒清澈,沿岸稻田成浪、竹林似海,民宿酒店矗立田间;在该市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中,工厂机器轰鸣声不断;在该市龙州县甘牛集团龙州养殖总园内,数万头优质肉牛成为当地脱贫致富新引擎;而在崇左天等县,“廿年凿石穿山不信我村无出路,百户同心协力敢夸立屯有前途”——立屯隧道入口的对联鼓舞着人们敢闯敢干……
在各方努力下,今年5月初,天等县正式脱贫摘帽。至此,江门市结对崇左市4个扶贫协作的贫困县——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天等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数据显示,截至5月,江门市对崇左市4个对口贫困县已累计落实财*援助资金5.74亿元,个援助项目落地开花。4个对口贫困县贫困人口从年底的13.22万人下降到0.7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年底的9.4%下降到0.53%。
下一步,江门将聚焦高位推进、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消费扶贫、稳定脱贫,助力崇左市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确保崇左市到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引领
结对帮扶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夏日艳阳照在大新县堪圩乡明仕村的喀斯特峰林地貌上,风光迤逦的青山绿水之间,几栋白色民宿分外显眼。
这几栋民宿是村里前年开业的明仕·那里酒店。堪圩乡人大主席苏艳红告诉笔者,“那”在壮语里是水田的意思,“那里”意思是水田里。明仕村的稻田一年两熟,游客一年四季可以欣赏到不同景色——三四月初春是赏绿秧苗的好时节,七八月放暑假可看稻谷金*,之后又是新一轮耕耘。
作为粤桂扶贫协作资金项目之一,明仕·那里酒店为当地带来入股资金保底收益和房屋租金收入,还带动周边农家乐餐馆的发展,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利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契机,堪圩乡*委、*府探索出‘*支部+企业+贫困户’和‘*支部+*员示范户+贫困户’的新路子,引导扶持当地群众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苏艳红说。
苏艳红介绍,为了发挥企业的平台优势和当地土特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年3月,明仕旅游公司*支部与明仕农宿协会*支部合并,搭建起企业和农家乐经营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期间,*支部指导农宿协会每月定期提供经营管理业务培训,并将各农家乐信息并入明仕山庄的网络预定系统,共享信息资源。同时,该企业还负责周边村屯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和家禽的销售,激发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的积极性。自此,明仕香米种植、珍珠鸭养殖、谨汤河鱼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了起来,一条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链渐渐成熟,带动不少村民脱贫致富。
近年来,明仕村大力抓*建、促脱贫,由*支部引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激活扶贫一盘棋。以*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建,基层*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建活力变成攻坚动力,粤桂扶贫协作的路越走越宽。在明仕村,明仕农宿协会*支部每名成员结对帮扶4户贫困户,并带动协会25家农家乐给贫困户提供烹饪、酒店服务等培训,不少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为多渠道拓宽当地贫困户的收入,协会*支部还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并协助联系落实销售渠道。
产业合作
将探索建立“两地双园”经济合作区
在宁明县凭祥边合区宁明边贸加工区的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里,广西宁明铭祥防护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运转不停,缝制2组的贫困户阮金玲正有条不紊地裁制服装。工厂距离阮金玲居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只隔了一条马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后,中午休息时阮金玲还能回家照顾小孩。
阮金玲原本住在宁明县那堪镇新村天平屯,一家六口挤在一间破落的泥房里,种植玉米水稻的收入有限,从屯里到县城要坐接近3小时的公交。年,阮金玲一家搬到了城中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宜景小区,并到附近的铭祥公司上班。“在这里工作,每个月可以有多元收入。现在收入有了,房子有了,孩子也可以免费上学,我很满意。”阮金玲说。
据了解,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由宁明、新会两地*府共同打造,园区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充分借助粤桂协作平台开展招商引资,已完成投资23.62亿元(其中粤桂协作资金万元),目前已投产企业13家,带动就业多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有效解决城中镇易地扶贫搬迁点乃至全县贫困户就业增收问题。如今,越来越多像阮金玲一样的贫困户到园中工作,不仅收入涨了,幸福感也提升了。
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是江门和崇左突出产业合作扶贫的缩影。自年接棒对口崇左扶贫协作工作以来,江门累计引导34家广东企业到4个贫困县投资兴业,实际投资额3.9亿元,带动贫困人口数人。同时,共建5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扶贫产业园,引导21家广东企业进驻园区,新增投资额3.69亿元,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人。此外,江门还援建扶贫车间48个,吸纳就业劳动力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
宁明县粤桂扶贫协作产业园
江门市扶贫办工作人员陈光海介绍,下一步,江门还将突出产业合作,打造资产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加大对今年计划实施的59个项目的推进力度。同时,探索建立“两地双园”经济合作区,做好招商协同对接,搭建两地产业互融互补平台,优化企业发展空间。
人才支援
选派专业技术人才支援人次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在对口帮扶过程中,江门还加大对崇左的人才支援力度,一批批扶贫干部、医生、老师奔赴扶贫一线,把江门的发展经验、医疗技术、教育理念送到4个县。
两个月前,大新县*府收到了来自高新区(江海区)各部门、街道捐赠的防疫物资大礼包。原来,今年4月,大新县组织一批学生开学复课,但不少学校却面临口罩供应不足的难题。江海区挂职大新县*府办副主任刘洋了解情况后,马上与江海区多家单位联系,仅用一周就筹集了9万只口罩,赶在开学前无偿捐赠给大新县教育部门,分配给当地学生使用,缓解了大新县学校师生防疫物资紧缺问题。
“这里的医护人员真的很好,好像我是她们妈妈一样。”日前,在宁明县妇幼保健院中,51岁的贫困户*阿姨正在接受乳腺良性疾病治疗,提到这里医护人员的态度和治疗效果,她赞不绝口。对*阿姨进行收治的宁明县妇幼保健院贫困人口妇女保健科(乳腺专科),是由一位新会医生推动创建的。
蔡夏英是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年7月起到宁明县妇幼保健院对口医疗帮扶,挂任副院长。期间,蔡夏英了解到宁明县乳腺良性病患者的需求,便推动成立宫颈专科,创建宁明县妇幼保健院贫困人口妇女保健科(乳腺专科),填补宁明地区宫颈专科及乳腺专科的空白。
“小潘老师是我在思源实验学校遇到的第一位数学老师,是我最喜欢的数学老师。”在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的一次征文比赛中,班的*诗颖用洋洋洒洒千余字表达了对小潘老师的敬爱。她笔下的小潘老师,是江门市陈白沙中学到天等县参与支教工作的教师潘庆伟。来到蓬江区援建的天等县思源实验学校,潘庆伟克服水土不服、教学差异等原因,将江门先进的教育经验融入广西的教育教学中,与当地学生结下深厚感情,他带的班在学校—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全级第一的好成绩。
据统计,截至年5月,江门市向崇左市选派挂职干部14人次,选派专业技术人才支援人次。带领村民致富的扶贫干部、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教书育人的教师……新鲜的人才血液源源不断输往崇左。
在加大人才交流的同时,江门市还大力支持崇左的教育及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得到广东各级财*投入崇左市4个贫困县财*援助资金万元,用以援建10所乡镇(村)学校(含幼儿园),资助贫困学生人。另外,江门市还援建56所贫困村卫生室、养老院建设,为当地的医疗和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故事龙州县:脱贫致富路上“牛气冲天”清晨六时许,东方吐白,广西龙州县甘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大湾总园渐渐苏醒。园中的牛群开始躁动,空气中养牛场特有的气息愈发浓烈,此起彼伏的“哞哞”声打破乡村的宁静。
广西龙州县甘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大湾总园项目是粤桂扶贫协作龙州甘牛生态循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为巩固脱贫成效,龙州县在江门鹤山的带动下,立足当地实际,着力打造粤桂扶贫协作龙州甘牛生态循环产业链,带领群众发展扶贫产业。肉牛肥起来,村民钱包也鼓起来。
鹤山企业牵来“牛”财天刚蒙蒙亮,家住下冻镇扶伦村那渠屯的*德义和秦会春夫妇就骑着电动车从家出发上班。到大湾总园的30分钟路程里,他们要经过蜿蜒的山路,要穿过成片的甘蔗地和玉米地,这既是他们的上班路,也是他们的致富路。
“以前种甘蔗,没什么收入,甘蔗价格也不稳定。”*德义告诉笔者,他家中有两个老人和两个小孩需要照顾,但做农活收益甚微,直至去年1月来甘牛集团务工,日子才红火起来。“现在夫妻俩每月加起来有多元工资,还能接受养牛技术培训。”*德义说。
龙州县甘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大湾总园
在龙州,不少像*德义和秦会春夫妇一样的农户,得益于粤桂扶贫协作龙州甘牛生态循环产业链,纷纷走上脱贫致富路。
这一切都要从年说起。年,龙州县正式脱贫摘帽,摘帽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龙州县粤桂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决定:结合龙州县甘蔗种植面积大的资源特色,打造全产业链的扶贫模式。
扶贫组马上找到鹤山市第四代养牛世家的企业家温兆轩,邀请其到龙州县考察。当地的养牛方式和淳朴民风吸引了温兆轩,加上在社会责任心的驱动下,温兆轩与投资伙伴发起成立广西龙州甘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如今,走进大湾总园,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牛正低头吃饲料,牛舍内干净整洁,闻不到粪臭味。肉牛在吃的饲料正是以前被当作废料焚烧、丢弃的甘蔗尾叶。
甘牛公司养殖场场长夏拥*介绍,大湾总园占地9亩,年存栏育肥牛2万头,出栏6万头以上,年产值12亿元以上。光是大湾总园和甘牛养殖那渠园两个养殖场,就可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个,还可为贫困户提供实地培训。
“贫困户在这里务工,每月至少有元工资。”龙州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姚新介绍,农户还可以将甘蔗尾叶、玉米杆等供应给养殖场,价格从每吨元到元不等,光是这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多管齐下增加农户收入除了向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和收储饲料外,甘牛集团还通过村级养殖小区、家庭农场等多种合作模式,为农户指准更多致富路。
位于下冻镇春秀村河渡屯的龙州县金秀专业种养合作社,就是龙州甘牛生态循环产业链带动当地合作社、群众参与养牛的一个例子。年,合作社发起人之一*华昌与其他6名伙伴在龙州成立了金秀合作社,并于隔年引进养殖15头母牛和15头肉牛,创建龙州县第一个与甘牛合作的养牛小区。
在甘牛公司的技术支持下,合作社目前已繁殖出14头牛犊,现存栏肉牛44头。尝到甜头的*华昌计划带动周边群众开展肉牛养殖,同时扩大养殖规模。
在距离金秀合作社13公里外的下冻镇驮江村声江屯,脱贫户凌志刚同样走出了脱贫致富“牛”路子。依托甘牛公司“管引牛、管技术、管回收”的*策,凌志刚引进了3头良种受孕母牛和1头牛犊。5月12日,其中一头母牛产下了1胎小牛犊,另一头母牛也准备产仔。
凌志刚预计,年仅销售牛犊一项,可实现养殖纯收入2万元以上。
鹤山驻龙州县扶贫组组长杨海泉介绍,甘牛集团通过“*府管建、企业管牛、农户管养”“企业+村级养殖小区+家庭农场”“贷牛还牛、借牛还牛”等模式,在全县各乡镇建设养牛小区个,家庭农场个,总养殖规模8万头,预计可带动1.3万名群众参与养牛,其中包括0户以上贫困户,每户年均纯收入可达0元以上。除此之外,由*府建设牛棚出租的收益可带动47个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并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等惠及名贫困户增收脱贫。
■人物鹤山市驻广西龙州县扶贫组组长杨海泉:“要想群众真脱贫,扶贫干部得先脱一层皮”“要想群众真脱贫,扶贫干部得先脱一层皮。”这是鹤山市驻广西龙州县扶贫组组长杨海泉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自己对扶贫工作的要求。
年9月,江门市与广西崇左市建立扶贫协作关系,明确江海、蓬江、新会、鹤山四区(市)各一名骨干领导,到崇左大新、天等、宁明、龙州4个贫困县挂职,开展对口扶贫协作工作,鹤山市副市长杨海泉首次与龙州县结缘,挂任该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拉开两地扶贫协作序幕。
几年来,杨海泉带领扶贫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江门精准扶贫经验带到龙州县,助当地办起扶贫车间,让龙州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同时将龙州县优势资源推介到江门,吸引江门企业到龙州投资兴业,不断为该县脱贫攻坚注入“江门活水”。
入村入户调研敲定对口帮扶方案“这是八角树,这是象草,这是甘蔗苗,今年全县种了约50万亩甘蔗……”走在龙州县的乡间田野,杨海泉对当地各种植物的名称张口就来。在当地扶贫干部和村民眼中,他是一个“本地通”,甚至“比贫困户还了解情况”。
刚来龙州县时,杨海泉也曾一头雾水。“扶贫协作如何开展?当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参考,完全靠自己摸索。”为制定扶贫协作方案,他带领扶贫组另外两名成员,拿着贫困户的基本资料,一村一村走,一户一户问。
“最远的村一来一去要七八个小时,车只能开到乡里,进村全靠绕山路。”杨海泉说,再远也得去,摸清当地情况和群众需求,才能对症下药。一圈调研下来,扶贫组对龙州情况有了全面的认识,也迅速拿出了帮扶计划,敲定9个对口帮扶方案,涵盖劳务协作、人才交流提质、产业造血、教育和医疗扶持支援等各方面,为两地扶贫协作打通第一关。
易地搬迁是杨海泉到龙州之初遇到的另一个挑战。“当时正值易地扶贫安置点建设冲刺,只剩最后三个月工期,水电、电梯还未开工,大家心里‘打鼓’。”扶贫组成员陈世杰回忆说,当时又是雨季,没有人敢打包票。
眼看工期越来越近,杨海泉带领扶贫组站了出来。为保证按计划完成任务,他提出采用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水、电、消防等多支施工队同时进场,错峰施工。
为保证各支施工队有序进场,杨海泉带领扶贫组天天待在工地监工。“最晚的时候施工到凌晨3时,困得受不了就在车里眯一会。”陈世杰说,第二天早上6时还要组织其他工程队进场。三个月后,看着贫困户按时搬进新家,杨海泉又带领扶贫组投身新任务。
为龙州县定制扶贫产业年6月,在两地共同努力下,龙州县成功脱贫摘帽,退出国定贫困县序列,但产业链单一,巩固脱贫成效任务艰巨。“能否为龙州县量身定制更多扶贫产业?”是杨海泉一直思考的问题。
经过长期考察,杨海泉发现,龙州县作为国家糖业战略布局的重要地区,甘蔗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除了制糖和造纸外,每年约30万吨甘蔗尾叶被当作废料焚烧、丢弃,既浪费又污染环境。
能否利用甘蔗尾叶作为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找出一条切合龙州实际、巩固脱贫成效的路子?
有了设想,说干就干。年下半年,扶贫组组织专家从宏观布局结构到各环节衔接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最终得出“每年30万吨甘蔗尾叶最多可育肥肉牛约12万头”的结论。这让杨海泉信心十足,他立刻带领扶贫组前往鹤山寻找养牛产业链的龙头种子企业。
经过多番寻找与挖掘,鹤山养牛世家第四代传人温兆轩进入杨海泉的视野。“他既有养牛技术,又有销售市场,每年在大湾区销售屠宰十万头以上。”杨海泉说,邀请温兆轩到龙州考察后,其十分看好产业前景,年9月,便与龙州签约,并注册成立广西龙州甘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年12月5日,甘牛生态养殖那渠园作为产业链建设的启动项目奠基,次年1月即开始进牛,4月份第一批育肥肉牛发往大湾区。年集团已出栏肉牛超过头,存栏0多头。“能到龙州投资办厂,离不开两地*委、*府的支持,更得益于扶贫组牵线搭桥。”广西龙州甘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兆轩说。
如今,得益于扶贫组牵线搭桥,越来越多广东企业来到龙州县投资兴业,杨海泉十分开心:“龙州有资源,广东企业有资金有技术,促成两地合作,形成资源优势互补,才能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读江门—崇左“携手奔小康”扶贫协作成绩单(数据截至年5月)●累计落实财*援助资金5.74亿元
●个援助项目落地开花
●互派40名**干部进行挂职锻炼
●互派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人次
●援建10所乡镇(村)学校(含幼儿园)
●援建56所贫困村卫生室、养老院建设
●累计引导34家广东企业到4个贫困县投资兴业
●共建5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扶贫产业园
●援建48个扶贫车间
●引导企业到崇左采购特色农产品购销金额达万元
●疫情以来发布3.1万条企业用工信息,提供3.5万个就业岗位
●疫情以来专车输送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务工车次人
●社会各界力量捐款捐物价值6.09万元
●四个对口贫困县贫困人口从年底的13.22万人下降到0.75万人
●四个对口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从年底的9.4%下降到0.53%
■扶贫经验四区市:“对症下药”开出脱贫处方蓬江区:
累计帮助天等县5.2万贫困人口摘帽
蓬江区自年与天等县结对帮扶以来,累计帮助天等县5.2万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占同期全县脱贫数6.05万人的85%以上。今年5月初,天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并在自治区扶贫成效考核中获得“好”的等次。
“十三五”时期,天等县共有贫困村59个,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21.31%。截至年底,全县共脱贫户88人,摘帽村50个,贫困发生率降到1.51%。
在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方面,蓬江区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引导一批龙头公司对接天等县优质农副产品销售,累计向广东地区销售农副产品高达1多万元。蓬江区还搭建农产品销售、展示平台,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天等农产品万元。此外,蓬江区组织天等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广东省、江门市农博会,进驻广东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江门万达广场“江门市消费扶贫示范基地”。
在人才支援方面,蓬江区选派14名优秀教师到天等县支教,发挥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以教研公开课、组建“教研工作室”等形式协助天等开展青年师资建设,如棠下中学支教教师岑转娣建立个人工作室,指导天等县民族高中多名教师参与市级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天等县教育部门也选派了名学校领导、青年教师到蓬江区重点学校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开展教研活动。
天等县金鸡扶贫产业园是江门援建项目之一
江海区:
36个帮扶项目惠及贫困人口2万余人次
近年来,江海区对口帮扶大新县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每年都以优异成绩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成效“4合1”核验,至今保持0扣分的记录。年、年、年连续三年,大新县在自治区市县*委和*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被评为综合评价“好”的等次。
去年,大新县共减贫人,接受国家组织的扶贫考核,被评为“好”的等次。
至年,江海区对口帮扶大新县财*援助资金达1.37亿元,实施36个帮扶项目,至年底惠及贫困人口2万余人次。江海区还协助引导9家企业到大新县投资,援建扶贫车间5个,累计吸纳就业人次。
三年来,大新县和江海区双方落实**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交流58人次。在劳务协作方面,至年底,大新县有名贫困人口在广东稳定就业。江海区还采购、销售金额达万元大新县特色农产品销往广东。
兴利皇鸽养殖扶贫基地是大新县4个皇鸽养殖扶贫产业基地之一
新会区:
引导企业投资产业园
解决贫困人口就业
年新会区与宁明县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截至目前,新会区共投入帮扶资金7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万元、县级资金万元、镇级资金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5个,惠及宁明县贫困人口8.万人。
三年来,新会区与宁明县共派出**干部7人(新会派出3人、宁明派出4人)、专业人才人(新会派出医生、教师84人,宁明派出医生、教师、农业专业人才69人)进行交流,并对名宁明**干部进行培训。
人才交流过程中,扶贫协作工作取得不少新成效,例如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蔡夏英挂任宁明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成立宫颈专科,创建宁明县妇幼保健院贫困人口妇女保健科(乳腺专科),填补宁明地区宫颈专科及乳腺专科的空白。
新会医师在宁明县寨安乡卫生院内为患者拔火罐
根据宁明县产业发展方向及招商现实需要,新会区引导企业到宁明县合作投资,共建产业园2个(其中工业园区1个、养牛产业示范区1个)。目前,宁明县粤桂产业园区先后与34家东部企业签约落户,计划总投资63.97亿元、年产值可超亿元,并可提供个就业岗位。现有13家企业正式投产,实际投资超1亿元,就业人数达多人、其中贫困人口人。
鹤山市:
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设立9间扶贫车间解决0多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20多名龙州籍残疾人到鹤山实现稳定就业;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22人,带动贫困人口人……自鹤山与龙州县建立扶贫协作关系以来,两地携手把就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年,为让当地贫困人员就近就业,鹤山市与龙州县探索设立该县首家扶贫车间。“扶贫车间刚开不到一个星期,个岗位被全部抢完,能感受到当地群众对就业的渴望。”鹤山市副市长、鹤山驻龙州县扶贫组组长杨海泉说,很多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却苦于没有就业平台和工作机会,设立扶贫车间,为贫困户就近就业开拓了新路子,更让广东企业看到了这里的资源优势,为之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经过短短两年多发展,龙州县设立的扶贫车间达到9间,6家大型广东企业入驻,涵盖坚果加工、电子及灯饰等行业。扶贫车间还进一步延伸到村、镇,带动当地居民开设家庭工坊,解决了上千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的同时,两地还积极推动龙州贫困户到江门就业。两年多来,鹤山市与龙州县不断深化劳务合作,搭建劳务合作平台,为龙州县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同时让一部分残疾贫困户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年,扶贫组积极协调鹤山市和龙州县人社局、残联等部门,多方联系在残疾人就业方面条件好、经验足、用工需求大的企业前来龙州县举办招聘会。同年11月,江门市豪爵摩托车公司积极响应,在龙州举办首场残疾人就业招聘专场,成功招聘首批11名残疾人免费送到江门上班,随后又陆续组织10名残疾人到该公司就业。
鹤山市还将大湾区企业的用工信息,及时向龙州县进行推介,凡是有意愿赴鹤山就业的贫困人员,派车接到鹤山市,并由*府担保,保障劳务人员的权益。截至目前,两地累计服务外出务工贫困户约2.2万人。鹤山市帮扶残疾人异地就业实现脱贫的做法还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
(来源:南方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