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力争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超650亿元
TUhjnbcbe - 2025/7/19 17:23:00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近年来,江门市建筑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健康大楼计划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南方日报记者杨兴乐摄

近日,江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江门市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江门市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完成.04亿元,建筑业初步形成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依托、劳务分包为辅助的产业体系。

进入“十四五”时期,江门将着力推动建筑业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优化全市建筑业发展布局,补齐建筑业产业链短板,到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以上,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叶芷晴董有逸张婧媛黄烨倩

推动建筑业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江门市建筑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缩小与省内先进地市的差距;市内建筑业企业竞争力逐渐提高,高等级资质企业数量增多,承接大型工程的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稳步提高;产业工人培育速度加快,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升;建筑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现代化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建筑业跨区域合作交流加深,“江门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产业规模取得新突破。建筑业总产值稳步增加,占GDP的比重逐渐加大。到年,江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以上,建筑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达2家,30亿元企业2家,特级资质企业达2家,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达35家。

转型升级打造新高地。到年,装配式建筑应用得到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发展深入人心。年末,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5%,城镇绿色新建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政府投资装配式建筑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比例达%,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46万元以上。

科技创新开辟新局面。建筑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十四五”期间江门市企业预计创建省部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1家,发布工程建设标准和团体标准不少于3项、争取获得科技奖项不少于2项。

工程质量实现新提升。到年,工程勘察设计质量不断提高,工程质量责任体系完善,建成一批优秀精品工程,工程验收合格率达%,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项数量达2个以上。

人才培育构建新基石。培养和引进高端建筑人才,加快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完善用工制度和工人保障制度。到年,建设行业执业资格注册人员达0.5万人;力争实现在建项目施工现场中级工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20%、高级工及以上等级技能工人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5%,初步建立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体系。

外拓发展凸显新优势。江门市建筑业企业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合作机遇增多,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建筑业参与市外及省外项目完成产值占总产值比重达15%,对外合作发展取得新成效。

将为龙头企业和种子企业提供政策倾斜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江门将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体而言,江门将制定出台并落实江门市建筑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建立建筑产业联盟,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广东建筑之乡”。在促进企业结构优化调整方面,江门将切实落实全市重点企业倍增计划,优选出建筑业龙头企业和种子企业,给予政策倾斜。此外,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采用通用技术的房屋建筑工程的投标竞标,大力引入资质高、实力强的大型建筑业企业、甲级以上勘察设计企业和行业领先的建筑科技企业。

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动智能建造的发展与应用,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时期,江门将大力发展智能建造,在大中型政府投资工程、大型社会投资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积极开展数字化设计实践,推动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工程设备的多场景应用。江门将在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开展装配式建造试点,鼓励在商品住宅建造中积极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设12个装配式建筑的重点推进片区。此外,积极发展绿色建造,年,江门市城镇绿色新建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

科技创新是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规划》明确,加快推进BIM技术在公共建设项目中的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集成应用,尝试建立服务施工阶段的智能建造管理平台。为拓展智能建造应用场景,江门将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江门还将以江门市新型智慧城市(一期)建设项目为试点,积极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建立完善包含实名制考勤、远程视频监控、扬尘噪音监测及重大危险源等功能的“智慧工地”系统。

人才队伍是建设发展的基石。江门将依托江门人才岛、“联络五邑”海(境)外服务工作站和国际孵化基地吸引高层次建筑人才,鼓励五邑大学等院校采用定向委培、跨域联合办学等多种模式与省内知名院校开展研究型人才联合培养。同时,制定江门市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方案和计划,统筹建设一批产业工人训练基地,到年力争在建项目施工现场中级工占技能工人比例达20%、高级工及以上等级技能工人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5%。

鼓励建筑业企业组建“走出去”战略联盟

坚守质量安全底线,推动工程品质提升,是《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江门将完善日常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方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方式。江门还将深入贯彻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协同有关部门建立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建材质量追溯机制,建立健全对建筑材料多部门协同监管和质量监督抽查机制。

在拓展行业市场空间方面,江门将鼓励江门市企业通过重组、兼并和资质平移等方式增强综合实力,支持江门市企业积极参与房屋建筑工程和城市道路、管道、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投标竞标,鼓励江门市勘察设计、造价咨询、监理等企业参与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投标。江门还将鼓励企业以品牌拓市场、投资占市场、合资扩市场,鼓励建筑业企业组建“走出去”战略联盟,引导市内建筑企业(含市属国企)通过资金、技术、产品、人才等合作与市外优质国企、大型省企、央企建立战略联盟。此外,鼓励江门市建筑业企业参与新基建、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工程项目建设,保护修复“开平碉楼与村落”、名人故(旧)居、赤坎旧镇近代华侨建筑群等文化遗产。

在深化行业治理改革方面,江门将在江海区试点工作基础上,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县(市、区)深入推进招标投标“评定分离”改革。同时,全面推行“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实现从网上咨询、网上申报到网上办理、网上审批、电子证照的全程在线。此外,完善“江门市建筑业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江门还将鼓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将建设工程进度款支付比例提高到80%以上。

《规划》还明确,强化金融服务保障,畅通融资对接渠道。江门将加大政府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对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广“民工惠”“链接贷”“政采贷”等金融产品。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江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凭项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等材料向开户银行申请贷款,鼓励建筑业企业以短期融资债券、票据等方式筹措资金,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建筑业特点的保函等金融产品。江门还鼓励金融机构综合运用展期续贷、调整还款计划、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支持建筑企业,对小微建筑业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观点

高校和业界专家解读规划亮点

推动建筑企业

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赢”

《江门市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将引领江门建筑业走向何方?江门大量建筑业企业将迎来哪些机遇?日前,《南方日报》邀请高校和业界专家对《规划》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

组建“联营型”联合体

可实现“1+1>2”

《规划》提出,要促进企业结构优化调整,利用央企、江门市外强企与江门市内优质建筑业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合法分包等形式,拓展产值和税源,从而带动全市建筑业水平提升。在五邑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教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曾庆响看来,组建“联营型”联合体将助推企业实现“1+1>2”的效应。

“目前,建筑业更需要的是综合解决能力,而不是点状基础服务。‘联营型’工程总承包联合体的核心优势在于设计、采购、施工的一体化,通过设计与施工的高度融合,提高建设效率及投资收益。”曾庆响表示。

曾庆响介绍,在常规的工程总承包联合体中,设计、施工单位双方利益关联度较小,往往是设计单位根据发包人要求作出施工图纸后,施工单位再按设计单位作出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更多停留在形式上的联合。而在“联营型”模式下,施工单位充分参与到设计阶段,促使设计单位在满足发包人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合理优化的施工图纸,相当于由一个主体提供一条龙服务,从而达到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共同利润的目的。

“江门鼓励企业牵手央企、市外强企组建联合体,将真正推动建筑企业从‘单打独斗’向‘合作共赢’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曾庆响说。

注重人才培育

驱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规划》提到,江门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水平有待提升。对此,“十四五”时期,江门将积极引培高层次建筑人才,努力强化工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建筑用人机制。

作为一名五邑大学的教师,曾庆响表示,技能人才是建筑业加速向绿色智能转型的“刚需”。“江门鼓励加大产学研合作,接下来,我们也将尽快调研智能建造、装配式、绿色建造相关新技术和瓶颈,‘订单式’培养懂管理、懂技术的综合性人才。”

江门市房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汉文也

1
查看完整版本: 力争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超6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