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江门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日前召开,全会提出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六大工程”。目前,开平市主动对接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全面落实江门“六大工程”,走好走实新时代开平高质量发展之路。
11月3日上午,开平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江门市“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以“改革创新”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促进人才集聚;认真贯彻落实江门市“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以“产业振兴”行动为引擎,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江门市“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以“聚侨引智”行动为契机,深化开平与港澳合作,做好“聚侨”和“引智”两篇文章。
连日来,记者在江门开平市采访,感受到开平正在抢抓机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步伐。
成珠西高新产业集聚发展理想选择地
江门翠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发展成为珠西高新产业集聚发展理想选择地。
12月8日,开平市在深圳举行年开平市(深圳)投资环境推介会。开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小曼以湾区开放之地、投资兴业热土、文化旅游名城三张名片,详细介绍了翠山湖高新区等开发建设情况,并重点推介了开平的投资环境及投资优势。记者了解到,翠山湖高新区主导产业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轻工纺织。园区大力打造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江门市小微双创重点示范基地,全力推动科研创新发展。
位于该区的广东建邦杭萧装配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海明向记者介绍,广东建邦杭萧装配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0亿元,总用地面积约亩。建设钢结构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公司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抢占市场份额,向开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设审批流程的要求,政府很快做出回应,立即部署工作,成立工作协调小组,迅速推进整个建设审批流程。通过开平市政府“提前介入、全面预审、最大容缺、数据跑腿”,成功在该项目上试点“交地即动工”改革,是江门市首个“交地即动工”改革项目。
据了解,截至目前,翠山湖高新区累计引进项目个,投资总额亿元。包括宏发高新产业城、国电投燃气热电、荣群铝业、志特新材料、建邦杭萧、北斗星新材料、敞开电气、华美节能、百汇模具、任达电器等近年新增亮点项目。目前,翠山湖园内的海鸿电气、普利司通、联新纤维、高美空调、来纳特种车等企业,均已投产并形成良好经济效益。
博士后中心先后引进硕博士40余人
在开平市赤坎镇有一栋以万块青砖、红砖为建筑材料,采用花式砌法与传统建筑建造工艺打造的建筑物,这里便是赤坎新区商业综合体项目——赤坎侨小馆。在侨小馆有一个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分中心,中心于年7月8日正式揭牌,先后挂牌“江门市乡村工匠艺术砌砖技能大师工作室”“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全市文旅学术交流中心、产业研究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和华侨文化应用研究中心。
截至年11月,该中心先后引进硕博士40余人,现有驻场人员30余人,吸纳了来自海内外、、高校优秀本、硕、博毕业生,其中博士6人,硕士10人,孕育了开平市塔木方原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奇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深圳九州十里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平市九方匠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创业公司。
香港90后青年开平圆创业梦
记者来到了“鱼菜共生”循环农业植物工厂,走进温室大棚,绿油油的大白菜茁壮成长。年,来自香港的3位“90后”青年罗伟特、梁立锋、谭慧敏,为了研究鱼菜共生的有机水培课题,来到广东江门开平市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每天养鱼、种菜、做研究、写报告。
据了解,“鱼菜共生”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前沿技术,具有绿色有机、生态循环、产量高、能耗低等特点。该技术通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鱼类,获取富营养的水体,水体再经过滤、生物分解、营养调控、酸碱调控、杀菌等处理后,用于蔬菜种植。
如今,他们拥有面积平方米的鱼菜共生循环农业植物工厂、面积1平方米的育苗基地。作为开平市首个获海关备案的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每个月可以生产蔬菜30吨供往香港。“12月,我们在鹤山古劳水乡的亲子农业观光项目即将上线,明年,在赤坎镇亩的供港蔬菜基地也将投入运营。”谈及未来,谭慧敏眼里充满期待。
“很感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巨大机遇,还有当地政策扶持与各方支持。”谭慧敏说,他们经常在线上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让更多港澳青年了解江门的营商环境和创业扶持政策,吸引港澳青年回乡创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文生通讯员:江轩(图片由开平发布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