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考古确认最大东汉县城遗址
经过7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专家近日确认,在重庆云阳县长江边发掘的一处古代县城遗址就是距今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一座叫作“朐忍”的县城遗址。这是目前三峡考古工作中发掘的面积最大的县城遗址。 考古专家说,从遗址内8个分布规则的柱础石和用花纹墓砖建造的排水沟可以想见,当年这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县城。 吉林省考古所三峡考古队领队 王洪峰研究员:它的础石是很规矩的,就是80公分到90公分,然后它中间打了个十字,它打了个柱子的位子,位置很正。目前的发现就是在旧县坪遗址里面,所有的房子它的础石最大的,没有超过它的。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考古工作者对遗址和周边2万平方米的面积进行了发掘,陆续清理出房址、窖穴、陶窑和冶铸遗迹近百处。最终,一块刻有“朐忍”字样的汉碑的出土使考古学家确认,这里就是东汉时期的朐忍县城。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 徐光冀研究员:发现这样的一座县城遗址意义不同寻常,过去我们多重视都城遗址的发掘,例如:汉长安城等。县城遗址发掘很少。如此确凿的县城遗址的发现,对我们立体的认识一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在佐证了县城遗址的真实性的同时,这块刻有“朐忍”字样的汉碑作为三峡考古出土的唯一一块汉代碑刻,本身也具有极为珍贵的文物价值。汉碑长2点2米,宽0.91米。石碑两侧装饰有青龙、白虎浮雕。碑额上方刻有汉代典型造像“美妇启门图”,左侧为一朱雀,右侧为一兔首人身象。虽在地下已经埋藏了1800多年,但文字保存完整。碑文为隶书,共13行365个字,分4段讲述了县令“景云叔于”一家如何迁居此地,其德*如何深入人心的千年往事。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 徐光冀研究员:这是国宝,一定是国宝,就是传世的这种,这是我们科学发掘出来,它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