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半月谈
为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江门市委“1+6+3”工作部署和新会区委“一园三中心”建设,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推出“双航双导”人才倍增工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该工程旨在提升全镇“头雁”和“青苗”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本领,其中头雁代表村党组织书记,青苗代表双水镇年轻干部。工程分为“青苗启航”“头雁领航”,通过双导师引领的模式,全方面培养基层人才。据了解,自“双航双导”人才倍增工程实施以来,双水镇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组织战斗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打造“红色充电站”,发挥阵地引领作用
“双航双导”人才倍增工程将双水镇委党校作为“红色充电站”,以政治教育固本强基、实践教育提升本领、模块学习知行合一,助力头雁腾飞、青苗成长。据统计,双水镇在年全年共开展头雁、青苗培训62场,培训约人次。该工程坚持三个导向,包括政治导向、实践导向和模块化导向。其中政治导向强调将党性教育放在头雁、青苗培训的首要位置,依托江门市农村基层党建学院开设专题课程、开展理论学术研究等,通过理论武装头脑,培养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导向是指打造“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围绕自身岗位及工作经验,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切实增强青年干部对基层工作的认识以及解决问题、破除难题的能力;模块化导向则是指定期对头雁、青苗开展培训,持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引导头雁、青苗构建“思考、实践、思考”的学习闭环,做到学有所用,知行合一。
头雁领航,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据悉,头雁导师由双水镇驻村领导、驻片片长担任,为头雁在蓝图擎画、资源整合、项目落地等方面出谋划策。一方面,头雁导师协助头雁下好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开局棋”,驻村领导、驻片片长协助头雁带领村“两委”干部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双导师引导头雁盘活各方资源,凝聚合力实现乡村振兴。与此同时,通过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级分档管理和制定乡村振兴季度考核机制,激发头雁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具体表现为对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三级七档”动态管理,通过调整分配细则,细化量化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提升头雁的战斗力和执行力;对村(社区)实施乡村振兴季度考核方案,找准各村(社区)发力点和增长极,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竞争氛围,提升头雁乡村治理效能。
青苗启航,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对于青苗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帮助青苗明确发展路径,另一方面是通过考核制度优化青苗的成长环境”,双水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青苗发展路径由双导师结对明确,部门负责人、驻村组长担任青苗导师,发挥阅历特长,为青苗传授业务知识与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方法,立足青苗本职工作,结合青苗个人特质和培养方向,制定本年度青苗成长目标,确定青苗发展路径。“而制定考核制度的目的是优化青苗成长环境,通过‘月汇报、季点评,年评议’实现青苗全方位、常态化考核”,此外,双导师还会对青苗制定“一项一考”制度,导师考察青苗项目成效并予以记录,坚持以评促进,以比促优,全面检视青苗工作成果,激发青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双航双导”人才倍增工程实施以来,充分激发头雁、青苗投身双水建设。年,双水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精准招商引进18个项目,鼓励骨干企业技改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达31.7亿元;开展区重点项目10个,实际完成投资31.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多个交通项目加快建设,提早对接中深高速,全力打造枢纽新城副中心。同时,全力建设村美民富的样板镇,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发展。其中桥美村发挥黄皮果蔗基地优势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大力推动巴贝高亲子旅游、梁凤仪文学馆、小冈香都、龙脊碧道等一批文旅“网红点”项目;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镇完成“三清理”处、“三拆除”处、“三整治”处,建成“四小园”个,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党委谭祖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