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省党代会特刊江门奋力实现新侨都经济实力跨
TUhjnbcbe - 2025/2/23 17:09:00

这个春天,珠江西岸的故事催人奋进。满载货物的“江门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首发,打开了江门对外开放的新窗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江门被列为“书记工程”高位推进,社会治理将迎来“一网融合”“一网受理”“一网通办”的全新阶段;原创音乐剧《小鸟天堂》成功首演,擦亮了江门侨都城市品牌……这是江门勇担新使命的时代注脚,更是江门展现新作为的生动实践。回望来路,过去5年,江门围绕省委赋予的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两个定位”,以新担当谋求新作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放眼未来,江门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提出“1+6+”工作部署,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今后五年,一个经济实力实现跨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跃升、新时代侨都享誉海内外、区域平衡成为全省示范、社会治理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的江门将成为现实。不负新时代,江门斗志昂扬、干劲冲天;迈步新征程,江门奋楫扬帆、来日可期。

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百日前,国内新能源电池的龙头企业之一,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凤山湖园区,总投资达到亿元,成为江门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类产业项目。

这是江门深植梧桐树引来的一只“金凤凰”。过去五年,江门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出台打造湾区一流营商环境系列措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夯实经济发展“压舱石”。

一批重大平台加快打造。江门市7个重点园区(国家级、省级)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个,完成投资近亿元,省级产业园实现三区四县全覆盖。总面积平方公里的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获省批复,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

一批重点项目加速落地。江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0亿元,工业投资累计超亿元。过去五年累计引进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个,投资总额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5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增长2.5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翻一番。

一批制度改革不断突破。江门商事制度改革、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成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市场主体总量翻一番、突破60万户。

彭伟宗摄

迈入新的五年征程,江门聚焦质量,提出“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从发展动能来看,“科技引领”工程强调向创新要动力,发力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提升区域创新环境,持续增强发展的速度、效能、可持续性。从发展根基看,“工业振兴”工程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巩固发展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系统施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从发展载体看,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坚持产城深度融合,建设好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为广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大增量。

践行新发展理念,

江门在打造新增长极的路上,蹄疾步稳。

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4月25日下午,中开高速控制性节点工程——磨刀门西江特大桥中跨完成合龙。而就在同一天的上午11时,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也传来新进展——东引桥首跨节箱梁成功合龙,吹响了加速工程建设的“冲锋号”。

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首要之义是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过去五年,一个个重大交通项目在侨乡大地落地生根:全省第四大铁路枢纽——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投入使用,江湛铁路、南沙港铁路建成通车,广中江高速、高恩高速、开春高速等一批高快速路建成通车……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是近代中国最早走向海洋、放眼世界的地方。年,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新宁铁路在五邑大地全线建成通车,开启五邑儿女“铁路梦”序幕。年,新宁铁路建成百年之际,江门站正式建成运营,江门再写“珠西枢纽”时代篇章。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是全省第四大铁路枢纽。杨兴乐摄

作为江海门户,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是联通内外、立足“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要地。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江门处在承东启西关键位置,是大湾区辐射粤西、大西南的枢纽门户。为此,江门将加快打造产城互联、园区互通、城乡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1小时内直达广深港澳,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根据《江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江门涉及交通建设项目超80个,投资力争达到0亿元。到“十四五”末,江门将形成内联外通、高效优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成高速通达周边城市、快速联通组团和城乡、有力支撑产业平台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向北积极对接广佛,向东联通珠江口东岸以及深港澳核心区,向西联通粤西及大西南片区,向南挖掘深水港口优势推动通江达海……一个又一个重大交通项目将从蓝图走向现实,织密内联外通“经纬网”,描绘出江门大交通、大发展、大未来的美好图景。

肩负枢纽使命,江门全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火力全开。

彭伟宗摄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日前,总投资亿元的台山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项目签约,将打造东部城市创新发展区和西部新兴产业发展区,标志着江门市对接RCEP进入新的发展阶段。RCEP红利不断释放,为江门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江门市外贸进出口.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

江门日报记者周华东摄

作为著名侨乡,江门具有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和巨大潜力。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有多万人,遍布全球个国家和地区,素有“海内海外两个江门”之称。

用好优势,结出硕果。过去5年,江门注重服务港澳发挥侨资源优势,侨都品牌更加突出,对外开放水平更上一层楼——成功开通与港澳跨境办事通,推进中国(江门)“侨梦苑”建设,批准设立港澳资企业家,吸收外资金额22.26亿美元,与澳门金融合作业务量突破0亿元;办好第三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成功打造“少年中国说”、世界青年大会等活动品牌;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侨乡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站在新起点,江门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脚步不停歇。为坚持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侨都赋能”工程,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江门将主动谋好一域助力全局,提升“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建设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在联系服务全球多万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携手海外侨胞共建大湾区、共圆中国梦。从面向万名五邑籍华侨华人到“拥抱”全球多万名华侨华人,未来江门大有可为。

接下来,江门还将坚持服务港澳初心,深入推进“港澳融合”工程,推动江门与港澳合作再上新台阶。具体而言,江门将以南组团为重点,打造对接港澳桥头堡;以多元化合作为抓手,深化与港澳科创和产业融合;以便民惠民为导向,深化与港澳民生领域融合。

凝聚侨心侨力,江门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拥抱世界。

江门日报记者邱昱摄

美好蓝天

“1+6+”升级打造新增长极和江海门户

多年前,江门华侨华人先辈漂洋过海、闯荡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侨胞积极投身祖国和家乡建设,为江门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历史证明,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是江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也是江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资源。

李卓文摄

勇担新使命、建设新侨都。在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江门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感恩自强奋进,奋力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会上,江门提出了“1+6+”(“1”即以党的建设为统领,“6”即“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即区域平衡发展、宜居城乡建设、法治江门建设)工作部署,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办好江门的事情,关键在党。江门将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旗帜鲜明讲政治,筑牢坚强有力战斗堡垒,锻造敢闯敢试干部铁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今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年”,当下,江门正聚焦“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主题,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

“六大工程”互相联系、互为支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科技引领”工程大力支持中科院(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大力支持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双碳实验室。“工业振兴”工程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促进绿色低碳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加快发展安全应急与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园区再造”工程聚焦总面积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分为北、东、南三大组团,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产业协同、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产业集聚区。“港澳融合”工程以南组团为重点、以多元化合作为抓手、以要素高效流动为目标、以便民惠民为导向,推动江门与港澳合作再上新台阶。“侨都赋能”工程将提升江门“文化交流、经贸合作、维护权益、侨务智库”四大功能,建设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人才倍增”工程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引进10个以上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家团队、名重点领域的领军人才、0名急需紧缺的博士人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突破万,建设成为集聚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的国家重要人才战略支点城市。

△江门“双碳”实验室。江门日报记者张奕维摄

在区域平衡发展方面,江门将建立系统的平衡发展政策体系,充分释放西部发展潜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宜居城乡建设方面,江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山水融城、古今辉映、中西交融的魅力江门。在法治江门建设方面,江门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良法善治引领改革、推动发展,把江门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示范区。

奋进故事

小家电企业勇闯欧美市场

近年来,江门持续深入推进中欧合作,把欧洲企业、项目引进来的同时,鼓励支持本土企业积极走出去,向欧洲市场进军。位于江门鹤山市宅梧镇的金宝力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宝力电器”)正是其中之一。

每年三四月份是金宝力电器最忙碌的时节。走进企业生产车间,一条条生产线上,工人们动作飞快,熟练地组装着揉面机、烤箱、榨汁机、绞肉机……车间外,货场内已经堆满打包好的产品,包装外围印着显眼的“MadeinChina”——它们将漂洋过海,并最终交付到欧美客户手中。

“受疫情影响,近两年许多出口企业经营压力都很大,但我们生产的小家电出口还依旧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金宝力电器总经理李忠保自豪地说,去年公司出口总额达到2.8亿元。

金宝力电器发展的路并非一帆风顺。“9年,我们老板从朋友手中接下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家电‘作坊’,创建了鹤山市恒凯电器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于年在宅梧镇新建厂区,并成立金宝力电器。”李忠保说,企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上门开展暖企行动,实地考察企业生产情况,了解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十分贴心。”

得益于此,近年来,金宝力电器扎根鹤山,专注于研发、设计、生产、出口小家电,目前95%以上产品出口欧美市场,其中欧洲市场占比超50%,包括德国、英国、丹麦、比利时、波兰、俄罗斯等国家。

一家小家电企业凭什么闯进欧美市场?对此,李忠保认为,一方面,得益于江门、鹤山大力推进中欧合作,为企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机遇,另一方面,离不开企业对产品品质的把控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欧美家庭使用的厨房电器品类多、使用频率高,且基本上都电气化了。”李忠保说,公司为此专门组建了研发团队,坚持欧盟标准,针对欧美市场的客户喜好进行设计研发。据统计,近三年来,金宝力电器累计投入多万元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每年至少推出4款新产品。

△鹤山工业城(中欧合作区核心园)。陈立武摄

如今,乘着中欧合作的东风,金宝力电器正全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江门积极推进中欧合作区建设,4月28日中欧班列开通运行,给金宝力电器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让我们对进一步开拓欧洲市场更加充满信心。”李忠保说。

五年掠影

●江门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突破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9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8倍,国家高新区排名从77位跃升至59位。

●市场主体突破60万户;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家;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运营,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元。

●成功开通与港澳跨境办事通,推进中国(江门)“侨梦苑”建设,批准设立港澳资企业家,吸收外资金额22.26亿美元。

●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开通运营,江门至湛江铁路建成通车,完成交通投资亿元。

●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9所,新增学位超5万个,高校数量从所增至7所;全市人均预期寿命增至80.5岁。

来源:南方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省党代会特刊江门奋力实现新侨都经济实力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