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江门市自然资源局惠民生护生态办实事促发展
TUhjnbcbe - 2025/2/20 4:33:00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江海区下沙片区曾是江门市区最大的棚户区,历经“三旧”改造以后,多户水上人家从“水上”搬到了“楼上”,周边老旧社区实施全要素改造,昔日破旧棚户区变身别致美丽公园,打造了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

下沙片区“三旧”改造项目是江门市自然资源局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局紧密结合区域实际和工作职责,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

今年,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加快发展为民”“提升服务暖民”“改革审批便民”“改善生态利民”“保障民生惠民”五大领域17项民生实事,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一系列硬招实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确保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烨倩李顺球邝献祖周玉红

统筹资源要素

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从拥挤、简陋的锌铁棚厂房,到集制造研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制造业集聚平台,蓬江区荷塘镇康溪工业园用了2年时间告别“铁皮棚”,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平台保障。

作为全市首个动工的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试点项目,康溪工业园的“三旧”改造颇具借鉴意义。项目负责人郭肇中介绍,改造前,进驻的企业多为生产皮革和玻璃制品等“低小散”“高能耗”企业,环境污染严重,生产环境“脏乱差”;改造后,园区容积率由1.0提高到3.5,引进企业项目51个,以智能光电、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预计年产值约15亿元、年税收约万元。此外,在“代建+返租”的改造模式下,当地村集体租金收入由原来约90万元/年上涨至万元/年。

江门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加大低效用地盘活利用,能够有效地增强建设用地指标保障能力,将土地“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更好地实现“腾笼换鸟”、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今年来,江门市自然资源局推动“三旧”改造项目纳入市级件民生实事清单,将其作为推动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聚焦“三旧”改造入库门槛高、规划调整难、土地征拆难等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该部门还制定了《江门市市区“三旧”改造实施办法》,编制了《江门市市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年)》,提供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

另一厢,为切实保障民生工程用地指标,江门市自然资源局通过制定问题清单,逐一列出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指标落实、手续办理和项目推进等情况,推动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及时落地开工、建设。其中,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江海)、医院和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项目的用地需求,该部门向省申请了亩非营利性医疗设施专项用地指标,确保了民生工程如期建设。

立足本职岗位,江门市自然资源局以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初心,打破行政区划束缚,谋划了涵盖三区一县的区域为中心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其以强化区域快速通达、完善公共服务、产业平台提质增效和政策支撑四大工程为抓手,打造了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截至目前,示范区内累计统筹配置了亩用地指标,用于39项工程项目的动工建设,并拉动了项目库外的25个项目开工,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

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投入万元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

蓬江区环市街丰盛苑东侧边坡上,曾多次发生山体滑坡,威胁着行人及车辆安全,潜在经济损失万元。急群众之所急,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工程治理,并为之筹集约0万元进行边坡治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江门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防范胜于救灾,该部门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形成治理台账。今年工程治理投入约万元。目前,该局已为17处隐患点名群众提供专业监测预警安全保障,完成了20处隐患点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保障名群众免受地质灾害威胁。

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纾民困,就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除了高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江门市自然资源局还充分运用测绘地理信息资源优势服务群众。例如,建设完善江门市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新会“一张图”综合管理应用系统、鹤山市工业园区招商展示系统等34个应用系统,为政数、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提供地图服务,助力江门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多测合一改革,精简测绘手续,实现“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简化了不动产业务办理、工程项目规划验收的流程,利企便民。

“十三五”期间,江门市自然资源局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新一代国家B级、C级控制网、国家二等水准网以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为重大工程建设、“数字政府”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经济发展等提供了精准的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另外,为强化应急测绘在应急救援、灾情分析、灾后重建等工作中的地理信息保障能力,该局还在今年组织了首次应急测绘保障演练,模拟开展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场景下的应急测绘工作,有效锻炼了应急测绘队伍的实战能力,检验了江门市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江门市自然资源局通过开展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专题调研、主动介入争议协调等措施,加快办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规划审批,近年来累计受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规划审批业务宗。此外,为给市民申请加装电梯提供更加清晰便利的审批服务,江门市自然资源局还会同市住建部门启动了《江门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指引》修订工作。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6个市级乡村绿化美化示范点

台山市金星湖湿地公园曾是一个臭气熏天、环境恶劣的猪场,经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后,变身为一个集雨洪调蓄、休闲游憩、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功能性城市湿地公园,绿化面积达7.7万平方米,为市民休闲度假、亲子游乐提供了好去处。

台山市金星湖湿地公园“变身记”是江门市自然资源局践行“两山”理念,守护绿色生态的缩影。近年来,该局大力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绿色矿业发展、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其中,在土地综合整治、矿山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保护、海岸生态修复等领域,一批批卓有成效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梦变成了现实。

以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为例,5年来,该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多万元,配套了科普宣教中心、完善了宣教解说系统等设施,面向公众举办自然教育超场次。今年7月,国家林草局试点验收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公园保护成效;11月,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广东十大最美森林旅游地”。

与此同时,绿色生态正成为乡村建设发展的底色。江门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一些乡村还存在绿化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情况,该局把乡村绿化美化作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抓手,在全市范围内优选6个村庄,打造示范点,并将其纳入市级件民生实事清单。

其中,在恩平市城围村,村道旁铺种上台湾草、鸭脚木,池塘边上种植四季桂花,房屋附近栽种几棵黄花风铃木、火焰木,形成了自然而独特的植物群落;在江海区乌纱村,河道两边铺种上台湾草,再搭配种植水生美人蕉、翠芦莉、紫芋等观花植物,打造了立体的河道景观效果……

乡村绿化美化项目开展以来,累计投入万元,种植优良树种9万多株,绿化美化面积达.5平方米,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条村绿化美化。“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意画面在乡村徐徐展开。

绿水青山正转变为“金山银山”——开平市魁草村抓住森林乡村建设的契机,设计了4条精品主题线路,有机串联起自力村碉楼群、立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乡村自驾游;台山市上川岛的飞东村、高笋村则依托其依山傍海、植被丰富的优势,擦亮海岛森林旅游的招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江门全市26个村(社区)建成省级森林乡村,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向乡村延伸,绘出一幅“城乡共美、绿满侨乡”的美丽画卷。

绿色发展理念还体现在省级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中——围绕“荒地不裸露、尘土不飞扬、污水不横流、环境不破坏”的建设理念,江门市自然资源局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的矿产资源绿色生产体系,并于“十三五”期间建成21个省级绿色矿山,有5个获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基层故事

江门不动产登记打造“零距离”服务窗口

一个音视频窗口,两台智能终端设备,实时远程对接,澳门居民郑小姐顺利连线江门市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窗口,完成申报纳税和办理不动产权证业务,拿到了期待已久的房产证。今年来,在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江门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多部门深化运用“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搭建江澳两地便利化办事桥梁,将“办证窗口”搬进澳门地区,实现不动产缴税办证“零出关”“免跑腿”。

在澳门设立的“江门—澳门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里,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托智能终端设备,突破传统行政区域限制,将服务窗口前移,澳门居民无须返回江门,便可办理不动产税证业务,全程无须提供合同、查房查册、购房发票、权调、测绘等相关资料。同时,购房人可通过能终端设备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享受“零距离”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

“这是一项便民利商的举措,满足澳门居民跨境投资、居住需求,推进江澳两地融合发展。”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李惠茹表示,聚焦澳门居民跨境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难题,在全国率先推出不动产登记税证离岸远程智能联办服务模式,一方面为江澳两地企业和居民提供了便捷、高效、智能的办事渠道,另一方面,更好地助力地方政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格局。

“很方便,解决了澳门同胞疫情防控期间出境难、跨境办事来回奔波的难题,降低了我们跑腿办事的成本,是一项切实为民办实事的便民举措。”郑小姐说。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作为一线部门,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创新登记模式让群众少等待、优化办事流程让群众少跑腿、推行特色服务让群众少烦恼等举措为抓手,打造“零距离”服务窗口。

其中,为实现申办人“零材料”提交,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全省率先开发和使用不动产登记“税证联办”一体化平台,让商品房交易、缴税、登记“一步不用跑”“一纸不用交”,全流程只需10分钟;研发使用“不动产+金融服务”外网申报系统,与15家银行合作设立61个便民服务窗口,企业及个人通过“点对点”“总对总”互联网技术,实现抵押登记即时或一日办结。

另外,江门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还持续提供“5+X”周六预约办事服务,累计接待群众多人次,受理不动产业务多宗,破解“上班族”工作日办事难问题;打造党员周六志愿服务品牌,为群众现场办理咨询业务、上门办证和送证服务,同时联动市政数、税务等部门创新实施“周末办证易”服务,累计开展约场次,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上门办证宗。

“以前要跑市行政服务中心办证大厅办事,现在在小区门口就能完成缴税和登记办证,非常方便!”家住蓬江区海逸峰璟的市民李先生点赞道。

■履职清单

统筹资源要素促发展

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规模约7亩、使用用地指标亩,推动基础设施、工业用地和民生项目及时落地开工、建设。

新增实施“三旧”改造面积亩,完成“三旧”改造面积亩,打造一批群众满意的优秀改造项目。

践行“两山”理念护生态

助推开平市塘口镇纳入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拟投入4.8亿元,重塑侨乡美丽家园。

争取省扶持资金4万元,支持银湖湾滨海新区建设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

投入万元实施乡村绿化美化项目,种植优良树种9万多株、绿化美化面积.5平方米,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条村开展绿化美化。

落实防灾减灾保安全

投入约万元治理地质灾害隐患,为17处隐患点名群众提供专业监测预警安全保障;全部完成20处隐患点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保障名群众免受地质灾害威胁。

推广使用“防火码”及“互联网+森林草原防火督查系统”,全面加强火源管理,排查出火灾隐患31处。

打造“零距离”服务惠民生

研发使用“不动产+金融服务”外网申报系统,与15家银行合作设立61个便民服务窗口,实现抵押登记即时或一日办结。

二手房交易转移登记申办材料从3套31份简化为1套2份甚至“零收取”,受惠群众超过60万人次。

持续提供“5+X”周六预约办事服务,累计接待群众多人次,受理不动产业务多宗。

打造党员周六志愿服务品牌,为群众现场办理咨询业务、上门办证和送证服务,累计开展约场次、受惠群众达人次。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门市自然资源局惠民生护生态办实事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