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郭瑞婵
11月15日,定位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江门站售票运行,成为珠江西岸与国家高铁网和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互联互通的枢纽站点。
江门站运行首日,共有48趟列车从江门站到达广州南站,乘车耗时最短仅30分钟。时代周报记者在现场走访发现,不少市民特意到江门站踩点,了解搭乘的具体情况。“平时外出都要先从新会站(毗邻江门站)到广州南站,再换乘到其他地方。”市民吕女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江门站开通后将减少出行换乘次数,方便日后出行。
江门站总投资约40亿元,总建筑面积25.45万平方米,规模为8台20线,汇聚了既有的江湛铁路、广珠城际、广珠铁路,以及在建的深江铁路、拟开工的珠肇铁路和规划中的深南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设计最高日旅客发送量7.15万人次。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在11月16日上午开通仪式上表示,江门站的建成填补了珠西缺乏大型交通枢纽的空白,撑起了大湾区的“珠西脊梁”,改写了大湾区经济地理格局,为江门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加速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搭起了新的骨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邑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坚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门站开通后,将以此提高旅客对江门的整体印象,但短时间内难以对江门的铁路交通产生革命性影响。“当前江门站还需依靠广州南站来联系深圳与其他珠江东岸城市,待深江铁路建成通行,江门才能迎来真正的‘高铁时代’。”
柑树林变珠西主枢纽站
江门站临近巴金笔下的小鸟天堂景区,整体造型以文中的百年榕树打造。运行首日,时代周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候车厅外拍照留念的市民众多,候车厅内稍显冷清,仅有几名旅客候车。现场志愿者表示,站内人流主要是来参观的市民,乘车旅客较少。
江门站售票员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目前每天开通3趟直达深圳北的列车,车票紧张,15日开通运行后连续三天,从江门站开往深圳北的车票均已售罄。时代周报记者从售票平台看到,从江门站到深圳北站需要1.5小时。
“这是江门的大事!”15日上午10点,84岁高龄的张伯特地搭公交来到江门站,见证这一特殊日子。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江门站建立以前,还只是一片柑树林,现在已成为广东的重要轨道交通枢纽。
从建设规模来看,江门站是继广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之后的广东第四大铁路交通枢纽。按照规划,江门站将连接广珠城际、深江铁路、珠肇铁路、深南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其中,深江铁路建成后,江门到深圳的距离将缩短至30分钟左右,使江门成为大湾区西进的重要节点。
国家发改委今年8月发布的《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提到,江门站与珠海鹤洲站、中山北站并列为大湾区珠西地区的主枢纽,以珠海、中山、蓬江、横琴站为辅,实现对外交通、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便捷衔接换乘。
与珠海鹤洲站着重对接港澳、中山北站着重互通深莞的定位不同,江门站以沟通珠三角与粤西、大西南为主要定位,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运行初期,江门站安排列车趟,连接广州南、深圳北、佛山西、汕头、长沙南等地。
刘志坚表示,在珠西区域里,江门是能够沟通粤西以及广西、云贵川的枢纽型城市,江门站的建设规模目前在广东排第四,它作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是稳固的。
林应武在开通仪式上强调,下一步,江门将深入推进交通大会战,积极争取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深南高铁、广佛江珠城际等项目早日接入江门站,并统筹推进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全力把江门站打造成珠三角面向粤西乃至大西南互联互通、承东启西的枢纽。
联通大湾区核心城市
江门站建成投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江门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互联互通水平。
今年8月,江门新会举办的“新启枢纽时代,会见珠西未来”枢纽新城发展高峰论坛上,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江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马向明曾表示,回望近年发展,江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年江门的GDP总量与珠江东岸城市有较大差距。江门站的建成,将使江门制造业的网络与广深的服务网络实现对接,双“网”共振促使江门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把握先机。
“融入大湾区,其实是指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华南城市研究会(智库)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当城市的建设与产业围绕轨道交通站点布局才是真正的融入大湾区,这也是未来大湾区城市建设的趋势。
目前,江门正借助江门站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之风,打造新会珠西枢纽新城,成为江门引入资金、项目、产业的“城市客厅”。新会区政府网站显示,目前枢纽新城已引进30多个总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集聚多个商住综合体、小区以及教育资源。
接下来,江门还将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建设。下一步,江门将争取开通往西南、中部、东部等国内方向的始发列车。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胡其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引入广佛江珠城际后,江门站还将新建2台6线,车场总规模增值10台26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