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选择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以下简称“省实江门学校”)的理由是什么?现读高一年级的龙啸认为是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书院文化特色,初二年级的陈君尧认为是品牌优势和“领跑者计划”平台,初一年级的金奥认为是丰富多彩的“融创出新”拓展课程体系……
在这些理由当中,始终离不开一个关键元素:质量。办学一年多以来,省实江门学校凭借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让不同发展目标、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的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天赋和潜能都被充分挖掘。
百年名校,薪火相传,守正出新,行稳致远。省实江门学校常务副校长黄燕文介绍,作为广东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员校,省实江门学校积极传承集团优秀文化和精神,实行“格融教育”,把“既拥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务实创新和‘格物致知’精神,又拥有江门侨乡敢为人先、融会贯通的智慧与品行”定为学生培养目标,以别具一格的“书院文化特色”为落脚点,搭建出“格物致知”基础课程和“融创出新”拓展课程体系,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获“江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荣誉称号、与江门银保监分局共建江门清廉金融文化教育基地、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区级以上荣誉超项……省实江门学校是江门教育领域中的“新秀”,经过一年多的用心打造,犹如一位翩翩少年,恰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文/图吕中言省实宣
1书院文化特色
让学生在适合的平台中展翅高飞
南山书院、弘毅书院、格致书院……16岁的龙啸从小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追随者,去年在为自己选择高中时,就被省实江门学校的书院文化特色所吸引,经多方考量,他最终选择报读该校,并顺利成为南山书院的一分子。
入学半年多,上周接受采访的龙啸,言语之间显得十分坚定:“我可以肯定地说,我的选择是对的。在书院文化的熏陶下,我实现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学校书院教育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书院的精粹,不仅注重道德修养,而且将知识传授、兴趣研究、品性修养、人格完善有机结合起来。在学校里,我不仅能学好知识,更能学会做人。”
书院文化是省实江门学校的“根”,是该校践行“格融教育”的落脚点,作为根部,它生长到了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我校以书院精神引领学生发展,以文化建设落实学校、年级、班级管理,将各年级细分为南山、格致、弘毅、明德和博雅五个书院,每个书院都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特色。”黄燕文介绍道。
以南山书院为例,该书院渗透了钟南山院士“乐于奉献,义无反顾”的精神品质,平日里会围绕钟南山院士的事迹,开展各类开放式主题班会课,让学生直观感受和学习国之重器的责任与担当,从而明确自身将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决心。
又如弘毅书院,该书院以“毅力”和“坚持”为精神内核,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领悟“只要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定能发光发热”的人生道理。
在遵循学生意愿的大前提下,省实江门学校把不同特点、类型的学生安排到不同的书院中,让他们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和平台中展翅高飞。“每一个书院都是一个大家庭,我校还注重以书院为单位,设立多维度的学生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自信。”黄燕文说。
陈君尧仍清晰记得,一年多前,她穿上自己参与设计,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南山书院院服时,那由心而发的集体归属感。“平日里,我们秉承‘南山青年,道义铁肩’的书院口号,共同努力和进步,同时和其他书院相互竞争。小方向相互竞争,大方向共同进步,在良性竞争中,我们取长补短,相互砥砺,实现了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共同提升。”陈君尧说,在书院文化的熏陶下,她最直观的感受是,自己不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未来,还要谨记祖宗所留下的思想经验,传承好他们的智慧。
2“格物致知”基础课程
为学生的学科基础保驾护航
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基础和素质课程的质量是绕不开的核心项。办学之初,省实江门学校明确实行“格融教育”后,便迅速搭建出“格物致知”基础课程,为学生的学科基础保驾护航。
作为基础课程的总指挥棒,“格物致知”基础课程通过不同的方式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确保达到“格物致德、格物致慧、格物致健、格物致美、格物致能”的目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省实江门学校的初二年级教室里,学生们正在朗诵古诗词,课堂上时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虽然课室大、学生少,但空间一点都没有浪费,明确的功能区划分、精致完备的陈设让人眼前一亮。
为满足广大家长对孩子的个性化教育要求,省实江门学校积极发挥民办学校的办学优势,打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小班化教学模式。
“我校确保每班40名学生左右,同时把班级细分为10个小组(每组3—5人),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倡导先学后教,以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课堂上学生上台当小老师成为常态,全员上台做展示成为常规,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足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