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海区把高质量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内容,建设培训平台载体,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年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达1.3万人次,促进就业人,进一步提高辖区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就业稳定性,推动高质量就业落到实处。
补钙增能,全面提升专业技能
多渠道推进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异地务工人员亲子面点培训班、赛前技能公益培训班等“粤菜师傅”培训5期,共培训人次;开展妇婴培训、居家培训等“南粤家政”培训,共培训人次;开展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培训班、电气自动化调试进阶等“广东技工”培训3期,共培训70人次,有力提升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人群及各类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促进稳岗就业。
大范围铺开员工大轮训。根据员工培训需求和知识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开展以工代训及适岗培训,增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参与员工1.26万人次;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强化员工技能提升,参与员工人次。
江门市电气自动化设备调试进阶培训
夯实基础,大力建设培训载体
大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激发各类培训主体积极性,有效增加培训供给,促进人才成长。目前,江海区已成立职业培训学校6家,各类技能大师工作室、基层示范站、培训基地等主体11家,培育江门市首席技师5名,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大师6名,实施培训人数达人次;举办安心家政社区行活动6场,服务群众超人次。
积极开展“彩虹计划”,助力擦亮“粤菜师傅”品牌。成立广东侨乡烹饪职业培训学校,专注开展粤菜技能培训和餐饮创业指导。承办江海区年的粤菜师傅技能竞赛及“民间厨神”大赛,同时开创“培训+就业”输送模式,与20家餐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累计向餐饮企业输送优秀学员超人次。
为让“生恭鲤鱼”传统手工技艺有传播和传承的载体,成立了外海纸制品传统工艺协会,全力保护和传承外海民间传统工艺“生恭鲤鱼”的制作技艺。同时,新建研发制造场地,规范管理制度,深入辖区社区为居民和儿童开展技能培训达人次。
“彩虹计划”餐饮店
“生恭鲤鱼”工作室
以赛促学,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年以来,江海区积极举办各类技能竞赛,为各类工匠人员搭建技能展示舞台,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如举办江门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技能竞赛,29名来自江门市各企业及技工院校的数控岗职工和院校学生参赛,助力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举办江海区粤菜师傅竞赛暨“民间厨神”大赛,69名来自各行业的群众参赛,激励和鼓励广大劳动者学习粤菜技能,推动辖区就业创业工作,促进乡村振兴。
以礼乐腊肉为主要食材烹制的“江海腊味明珠球”获得江海区“粤菜师傅”竞赛工匠组一等奖
扩容提质,健全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体系
以大中型企业为主阵地,积极入企做好宣传推广,协调技术专家“一对一”做好入企指导,全面推进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在区内落地生根。截至目前,江海区共有12家企业、2家专科院校已完成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取得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人,其中高级工人。此外,广东侨乡烹饪职业培训学校完成了专项职业能力考场备案,为广大烹饪爱好者提供“培训+鉴定”一站式服务。自年9月设立以来,学校已开展“广式点心”“广府风味菜烹饪”等工种考试3批次,共87人成功考取专项能力证书。
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晋升评价
来源:网易新闻、五邑人社
分享
收藏
点击
原标题:《江海区:高水平推进“三项工程”,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