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1日,中国共产党江门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召开,总结年工作,部署年工作。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
年,面对世纪罕见的三重严重冲击,江门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
◎报告摘要
改革开放深化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纵深解读
如果没有疫情,江门华津集团(下称“华津”)古井厂区会在去年5月正式投产。年立项,年盖厂房、装设备,华津距离开工投产只剩下厂房验收这一步。然而,面对疫情,华津常务副总经理谢冠明也没有底气:“这下肯定误了工期,不能如期完成订单了。”
令他欣喜的是,新会区自然资源局主动联系上了企业,为他们开启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不动产登记手续。6月,华津古井厂区正式投产,短短两个月,厂区已为集团带来3.5亿元营业额的纯增长。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近年来,江门市深化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多项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领跑全国,实现了向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跨越。如今,江门正在政府职能转变、国资国企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谋划实施一批战略性改革,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努力在新征程上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强动能
暖企安商助力经济逆势增长
翻开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版图,民营经济表现格外亮眼:近8万家民营企业占江门企业总数的八成以上,民营市场主体55万多家,税收占比超五成……一定程度上,民营经济既是推动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观察江门改革事业的风向标。
年,为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江门全面实施省、市“实体经济新十条”“民营经济十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负担,大力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江门市先后出台一系列阶段性降低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的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全年预计降低企业负担超过7亿元。前三季度,全市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60亿元。
用好用活改革之策,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是江门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侧面。去年以来,江门市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继续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民营经济、财税金融、土地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全面加快涉企扶持政策兑现,确保改革成果切实惠及广大企业。去年来,江门通过全方位开展“暖企安商”行动,第一时间响应、解决企业诉求,为企业送政策送福利,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红利。
年起,江门率先开展“暖企安商”行动。年,该市进一步扩大暖企范围,形成市、县、镇三级领导班子挂钩规上工业企业的三级暖企网,市四套班子领导到重点企业开展暖企安商行动多次,交办后续工作清单多项,各市(区)四套班子领导走访企业达多家次,为企业解决问题多项,各镇(街)班子成员逐一走访本地规上企业,问需解难,有力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江门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1—10月,江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当月正增长,经济持续恢复。
“复工复产以来,我们深深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随着暖企政策落地,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广东富华铸锻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为君说,江门采取暖企安商措施,为企业迅速恢复增长和经济持续恢复创造了条件。
增配套
“数字政府”刷新营商体验
“我公司就在附近,走路过来不到5分钟就办好了营业执照。”周先生是江门市蓬江区港口路一家中介公司的员工。最近,他惊喜地发现,公司几百米外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分行就能办理营业执照。提前在手机上完成信息填写和“秒批”流程,他在银行的商事智能打印一体机确认身份后,立刻拿到了彩印的营业执照。他说:“将政务服务延伸到银行网点,免去了到办证大厅扎堆办事的麻烦,省时又省力!”
将市场监管、人社、税务等涉企政务服务“搬”进银行网点,是江门“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试点”和“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的突出成绩。
去年5月12日,江门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市场监管智能许可平台,《食品经营许可证》核发、变更、延续、注销全流程实现了智能审批,办事平均用时从原来3个工作日压缩至20分钟左右。8月底,中央依法治国办发布《关于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命名的决定》,江门市“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项目位列其中,市场监管智能许可平台得到了认可和推广。
在此基础上,江门联合多家银行,在多个银行网点开通了“政银通办”服务。市民通过智能柜员机、“侨都之窗”自助服务终端、综合服务专窗,累计办理超过项政务服务事项。
江门是著名侨乡,在全市家外商投资企业中,港澳投资企业占62.5%。3月,香港居民李巍领到了全国首张“智能湾区通”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