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忙着找工作的时候。江门市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应届毕业生梁锡志和多数同学一样,选择留在江门就业。7月1日是他正式工作的第一天,他说:“非常高兴能留在江门,用我的一技之长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近年来,江门市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在技能人才培养上下足功夫,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推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好就业、就好业,为江门制造业发展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据统计,江门3所公办技工院校90%以上专业对接匹配江门市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近5年毕业生留江就业比例超过90%,源源不断为江门产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所公办技工院校已“菜单式”培训1.4万人次
“蓝鹰班”、陈皮美食班、电气自动化预备技师双制班……翻看新会技师学院年招生简章,不难发现,部分专业标注了“企业共建双制班”“企业冠名班”字样,这是该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江门产业发展需要,推出的“定制化”培养模式。
近年来,江门实施“园区技校”项目,为园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新会技师学院主动深入园区、走访企业,深度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并提出“一企一案”工作思路,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台山市技工学校则立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技工”的导向,大力实施“园区技校”项目,“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记者从江门市人社局获悉,目前,江门3所公办技工院校已为家次企业设计个技能人才培养解决方案,服务家(次)重点企业,已“菜单式”培训1.4万人次。
新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涛说:“校企合作可实现多赢。对校方而言,可以更加了解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以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而言,可以解决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战略运营总监曹军毅表示,这样的模式能更好地吻合企业需求,能把公司所需要的“蓝领人才”培养起来。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更有底气,入职即可上岗。台山市技工学校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很多学生未毕业就被“抢订”一空。去年,新会技师学院模具制造专业的叶锦源进入广东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实习。因表现优异,他还没毕业就被企业“看上”,实现“毕业即就业”。“在校期间就能到企业实习,企业老师也会给我们上课,这能帮助我们毕业后与社会、市场零距离接轨,尽快熟悉岗位。”叶锦源说。
一口“技能饭”,叫好又叫座。在江门,技能人才们凭借一技之长走上成才之路,活跃在各行各业之中。
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的加持。江门立足“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推进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协同。目前,江门3所公办技工院校与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80多家次企业签订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协议。
在江门市技师学院,该校以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产业用人需求和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产训结合,工学一体”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既有对接制造业的传统优势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等,也有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等人工智能专业,帮助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江门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戟说。
今年,低空经济被列入江门重点做大做强的特色产业之列,成为江门市十个“加快发展”的新兴产业。江门市技师学院紧跟江门产业动态调整专业设置,面向低空智航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助力江门“低空经济”蓄势起飞。
新会技师学院围绕“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连续四年到新会区11个镇(街)开展“三项工程”送技下乡活动,培养“乡村工匠”上千人次。此外,该校依托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技术力量,成立“新会陈皮风味菜”研发中心,研发新菜式道,推动了“粤菜师傅”工程的实施和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
为我所用,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近5年来,江门3所公办技工院校毕业生留江就业比例超过90%,为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能人才支撑。其中江门市技师学院近3年平均留江就业率为93.75%,年更是高达96.14%。
梁锡志今年毕业于江门市技师学院,现就职于开平潭江半岛酒店。作为开平大沙人,他很愿意留在家乡就业。“我们班有40多个人,大部分都留在江门工作。”梁锡志认为,江门是个很有活力的城市,而且现在的公司有很好的上升渠道,可以让他大展拳脚。
来源:江门日报
编辑:姚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