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凯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01
这座珠三角城市,迎来高光时刻。
年伊始,央视播出的《狂飙》点燃了全民追剧的热潮,也让该剧背后的主要取景地——广东江门,再次走上前台。
《狂飙》片段,取景在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
之所以说是“再次”,是因为13年前的年度票房冠军《让子弹飞》,曾让地处江门的开平碉楼这一岭南文化名片广为人知。
一次是偶然,两次三次乃至N次则意味着必然。
因江而兴,向海而生,江门生来就充满开放气质;广府文化与侨乡文化交相辉映,江门自来就不乏文化底蕴。
这里曾经是广府人漂洋出海的最后一站,也是全球数百万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依归。
江门区位图源:江门国土空间总规草案
江门不算大,常住人口只有多万人,但在全球范围内,来自江门五邑籍的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却有万之多,中国第一侨乡,可谓名副其实。
“侨乡”优势的存在,让江门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改革开放之初得以迅速腾飞,工业及外贸一路“狂飙”,一度成了与“广东四小虎”(东莞、中山、南海、顺德)同场争锋的存在。
经济突飞猛进,城镇化轰隆向前,当许多城市陷入大拆大建的热潮中时,江门依旧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文物古迹、老街区,不仅留住了城市文脉,而且孕育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这正是江门先后获得《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狂飙》等热门影视剧青睐的主要原因所在。
从梅家大院到旧厂街,从墟顶街到十里长堤,从碉楼到骑楼,很少有地方如江门一样,在钢铁水泥森林之外,还能保持如此独特的历史文化元素,堪称“天然的摄影棚”。
这座因崖门海战在中华文化史上有着特殊地位,诞生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文化先贤的珠三角城市,正在经由新一轮的文化旅游热潮走向全国。
02
“狂飙”的不只是文化旅游,还有经济和产业。
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年江门GDP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创下建市以来的最好名次。
这背后,或许有新冠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扰动,但近年来江门GDP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则是不争的事实。
助力江门突围的关键,在于大平台、大产业和大项目。
大平台涵养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项目,几乎每个实现城市能级跃升的地方,都离不开大平台的助力。
不说广深,在珠三角,东莞有松山湖高新区,佛山有三龙湾科技城,惠州有大亚湾开发区,珠海有横琴新区,而江门也有一个大型产业集聚区。
这些大平台,无一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承载着产业升级、城市晋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与佛莞等地不同的是,江门的大型产业集聚区,面积多达平方公里,是广东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
面积最大、连片开发,意味着土地承载空间无限。珠三角城镇化率位居世界前列,城市开发强度普遍接近上限,能在寸土寸金之地拿出一片承载高新制造业的平台,可谓殊为不易。
近年来,随着土地及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广深佛莞等万亿城市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不断向外迁移,粤东西北和中西部省份成了最大受益者;
与此同时,广深港澳的高新产业同样需要在研发总部之外寻找新的生产基地,而江门正是最佳承接者之一。
基于此,江门在大型产业集聚区中,专门开辟了三大组团,一个聚焦于中欧合作,一个对接广深产业转移,一个着眼于港澳合作。
有了大平台,大产业可谓纷至沓来。光伏龙头隆基绿能、动力电池龙头中创新航、重卡轴承领域的“隐形冠军”富华重工纷纷扎根于此。
在广东十四五时期规划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中,江门全部入围,其中高端智能装备、激光与增材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等8个产业,与广深一道跻身“核心城市”之列,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这些产业,基本都集聚在大型产业集聚区。数据显示,年,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2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7亿元,对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57%。
大平台带动大项目,在拼经济之年,江门一批重大项目陆续上马。
据了解,在江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二次)现场会上,江门全市推动个重点项目开工、投产,计划投资额亿元。
其中,制造业项目个、计划投资额亿元,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电池等领域。
从“制造立市”到“制造强市”,江门正在走出一条独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03
一路“狂飙”的,还有江门的区位优势。
依江伴海、承东启西,是江门在珠三角乃至广东省最为独特的区位特点。上拥广佛都市圈,右揽深港经济圈,可谓处于黄金三角的极点之位。
虽然区位一流,但长期以来,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限制,江门发展一直聚焦于珠江西岸,与珠海、中山构成珠江口西海岸都市圈,享受广佛都市圈的外溢效应,但与以港深莞为主的珠江东岸的联系并不紧密。
广东5大都市圈图源:广东国土空间总规
这一局面,正在改写。
去年年中,广东省党代会首提“黄金内湾”的概念,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这条过去将东西两岸分隔开来的伶仃洋,如今正在被一条条跨海通道连成一体,将珠三角变成一个“城市”。
如今,早已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将广深港澳连成一片,即将建成的深中通道则将深圳与珠江西岸融为一体,而纳入前期规划的深珠通道更进一步拉近东西两岸的关系。
珠江口主要通道示意图
在此背景下,江门乘势而上。连通深圳与江门的深江铁路已于去年底动工,这一铁路被誉为高铁版的“深中通道”。
届时深圳到江门只要1个小时,这正是都市圈的辐射范围。借助这条铁路,江门得以全线融入深圳都市圈。
与此同时,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的黄茅海跨海通道,有望于年正式建成通车。
未来,借助这一通道,江门可以直通港澳,而江门大广海经济区也有望与珠海横琴新区、澳门及香港形成联动发展效应。
可以说,一旦深中通道、深江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乃至深珠通道全线建成,江门作为广东省承东启西战略要地的地位将会更加凸显。
04
毗邻广佛,拥抱深港。
日前召开的江门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将在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推动深圳江门合作实现新突破。
深江经济合作区,让人想起深圳与汕尾共同打造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广州与清远联合推动的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跨市合作正在成为区域均衡发展的新样本。
深汕特别合作区,自年被确立为深圳第“10+1”区之后,迎来飞速发展期,GDP总量从47亿元跃升到84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
这还不是终章。根据规划,年将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倍增之年,官方表示力争全年GDP突破亿元。
一年时间,GDP从84亿元到亿元,年度GDP名义增幅或将达到%以上,这背后的底气,正在于以比亚迪新能源产业园为代表的重大项目的投产预期。
深江经济合作区,能否复制这一奇迹?
江门与深圳,原本相距甚远,中间隔着伶仃洋和中山、珠海两个城市,但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铁路以及深珠通道的到来,将会彻底改变这一格局。
与珠海、中山相比,江门不仅拥有珠三角地区最长的海岸线,而且土地开发强度较低,依旧拥有大量的连片土地开发空间,有利于大项目、大产业的转移落地。
同时,与深汕这一几乎从零开始的“飞地”相比,江门工业基础良好,无论是战略性支柱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已相当发达。
牵手深圳,有望打造“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的新模式。
对于饱受土地资源紧张之困的深圳来说,能在“1小时都市圈”范围内找到一处拥有良好工业基础且土地空间充裕的发展腹地,可谓殊为不易。
对于江门来说,借助深江经济合作区,有望在广佛轴线之外,搭上深圳高质量发展的顺风车,从而迎来经济产业的又一次升级。
面向未来,高质量发展可谓大势所趋。面对新一轮的城市洗牌机遇,江门能迸发多大的“狂飙”势能,我们拭目以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