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
01、三校南迁
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等大批院校被迫迁往内地。
年4月28日,广大师生师生经过68天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云南昆明,之后,三校合并成立西南联大,由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任校长。
西南联大虽然成立了,但因为战火纷飞,物资奇缺,原来各校的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在内迁过程中,十之七八受损;教师的薪资,学生的食宿等也都没有着落;更要命的是,没有校舍。
02、茅草屋大学
迫于无奈,梅贻琦只好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添置图书设备和实验器材,在校舍建设方面则省之又省。
当时,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内迁到了昆明。校长梅贻琦就请梁思成夫妇为西南联大设计校舍。
梁思成(年4月20日—年1月9日),籍贯广东江门新会,生于日本东京。其父梁启超是我国著名的改革家、思想家。
梁思成是一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梁思成夫妇欣然从命,仅仅花了一个月时间,就拿出了设计方案:一个中国一流的现代化大学建筑跃然纸上,然而设计方案很快被否定,因为西南联大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此后,梁思成夫妇几易其稿:高楼变矮楼,矮楼变平房,砖墙变土墙。每一次改动,林徽因都要难过得流一次泪。
当梁思成夫妇交出最后一稿时,负责人*钰生很无奈地告诉他:经校委会研究,图书馆的屋顶可以使用青瓦,部分教室和校长办公室可以使用铁皮屋顶,其他建筑一律采取茅草盖顶,同时,要求土坯墙改为粘土打垒,砖头和木料需要削减二分之一,希望梁思成据此再作一次调整。
听到这样的要求,梁思成忍无可忍,他冲进校长梅贻琦的办公室,把设计图纸狠狠地摔在他的办公桌上,痛心疾首地叫到:改!改!改!你还要我怎么改?梅贻琦被惊得说不出话来。梁思成满脸痛苦,双眼茫然地自言自语:茅草房?这不是每一个中国农民都会盖的吗?你要我梁思成干什么啊?
梅贻琦把梁思成扔在桌上的图纸一张张收好,恳切地说:思成,国难当头,你就不能谅解一下吗?谅解?梁思成伸出五个指头比划着,哽咽说到:我......已经修改到第五稿了,从高楼到矮楼,从矮楼到平房,现在又要我去盖茅草房。茅草房就茅草房吧。可是,你们知不知道农民盖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而你审批的这点木料连盖一幢标准的茅草房都不够啊!
梅贻琦叹了口气说: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土木工程系的老师们对木材的用量严格计算啊。你想想,没有这些茅草房,学生就要在露天上课,风吹,日晒,雨淋。你、我和所有的炎*子孙都在共赴国难,以你的大度,请再谅解我一次。等抗战胜利后,我们回到北平,我一定请你来建一所世界一流的清华园,行吗?
梅贻琦眼含热泪地说着,梁思成听得心如刀绞,他像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一样,哭得眼泪横流。
是啊,国难当头,每一位炎*子孙不都像丧家之犬一样惶惶不可终日吗?
西南联大校门
03、陋室娇子
年4月,西南联大新校舍在昆明郊区的一片荒山上建成了,所有校舍均为平房,除图书馆和食堂是瓦屋外,学生宿舍、各类办公室都是茅草盖顶,教室的屋顶则是白铁皮覆盖。
几十年后,几乎所有西南联大的学生,在回忆起当年的求学生活时,都对铁皮屋顶的教室留下深刻印象。
西南多雨,每到雨天,雨水打在屋顶上就会发出“砰砰啪啪”的声响,教室里根本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无奈之下,有的教授就宣布“停课赏雨”,成为西南联大的一段趣事。
杨振宁回忆西南联大的生活时说:“下雨的时候,叮当之声不停。地面是泥土压成,几年之后,满是泥垢;窗户没有玻璃,风吹时必须用东西把纸张压住,否则就会被吹掉……”
教室是如此糟糕,学生宿舍就更加简陋不堪。西南联大共有36座茅屋宿舍,宿舍两头装有双扇木门,两侧土墙上各有几个洞口,嵌上几根木棍就成了窗户。每间宿舍要放20张双层木床,为减少互相干扰,学生们就挂上蚊帐或者床单彼此隔开。
西南联大的茅草房,是梁思成一生中最痛苦、最委屈的设计。
在这所简陋的大学校园里,汇集了中国最优秀管理团队和教授团队。如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陈寅恪、钱钟书、叶公超、吴宓、沈从文、张奚若、陈岱孙、潘光旦、钱端升、金岳霖、冯友兰、闻一多等。
真是星光灿烂!
广大教师和学子们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学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西南联大共存在八年零八个月,却培养了位院士,八位两弹一星元勋,两位诺贝尔获得者,比如:杨振宁、李*道、朱光亚,邓稼先,彭佩云,汪曾祺,邹承鲁、王希季,陈芳允,郭永怀,屠守锷,吴讷孙,陈忠经,戴传曾、何兆武,李长之,何其芳,吴大观,任继愈,吴庆恒,叶笃正、谢玮,*昆,王浩杨,凤林景,查良钊等。
梅贻琦说: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
诚然!
西南联大的教授们
关山说历史,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如果您觉得还不错,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