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产业集群新高地侨都竞逐新赛道 [复制链接]

1#

珠西国际物流中心是江门打造国际一流大型产业集聚区的生动写照。谭成伟摄

日前,全国省级层面首个推动硅能源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广东省硅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年)》(下称《计划》)印发。《计划》提出,重点布局江门等珠江西岸地区规划建设硅能源产业基地,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硅能源产业集群新高地。

江门是广东传统制造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被省委、省政府赋予“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定位目标,在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使命远大、重任在肩。

近年来,江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工业作为江门经济安身立命之本,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聚焦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国际一流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焕发百年工业之城新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任龙

开放

打造国际一流大型产业集聚区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

晨曦时分,笔者走进江门北站,看到大型机械将一个个集装箱装上班列,不多时它们将搭乘江门号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直奔欧洲。与此一墙之隔的普洛斯物流园里大小货车如蚂蚁搬家,将各地而来的快递送往大湾区各城市。

联通国际的物流通道、现代化物流园区、全球知名物流巨头……共同构成珠西国际物流中心,“买全球卖全球”正在这里实现。这是新时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侨乡注脚,更是江门打造国际一流大型产业集聚区的生动写照。

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是省委、省政府面对激烈产业竞争作出的重大部署,江门重任在肩,有基础更有优势: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腹地广阔、潜力巨大,2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7个覆盖各县(市、区)的省级产业园,园区平台基础扎实;作为中国著名侨乡和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门户”,江门具有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投资环境得天独厚。

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产城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打造绿色低碳、智慧高效、产业协同、宜业宜居的国际一流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其中,北组团对内协同广佛、对外主攻中欧合作,加快建设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东组团主攻深江合作,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南组团主攻与港澳、RCEP成员国合作,共建大湾区宜业宜居宜游的产业示范区。

蓝图重在落实。今年以来,江门高新区—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先行启动区、新会智造产业园(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先行启动区、蓬江—鹤山先行启动区3个先行启动区建设提速;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银湖湾滨海新区启动区、广海湾启动区、台山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启动区、开平生物医药产业园启动区等6个启动区已完成选址布局;新谋划建设的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园、安全应急产业园等11个特色产业园建设进展喜人,逐步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

与此同时,江门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先后开行“江门号”中老国际货运班列和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深度对接东盟和欧盟市场,融入全球产业布局。

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为江门竞逐高质量发展新战场提供了硬核支撑。今年1—8月,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增加值.79亿元,新引进工业企业93家,计划投资.12亿元,上半年有9项重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集聚

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走进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广东华艺”),产品展示大厅内各类卫浴产品琳琅满目,从水龙头、浴室柜、淋浴套装到智能马桶,几乎覆盖了卫浴全品类。站在广东华艺门口沿街眺望,水暖卫浴五金企业尽收眼底。

这里便是全国闻名的水暖卫浴生产基地——开平水口镇。近年来,江门推动水暖卫浴产业做大做强,水口镇与北部鹤山市址山镇水暖卫浴生产基地形成合纵连横、集聚发展之势。

从一家企业到一条产业链到一个产业集群,正是江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核心打法。

年8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出台,江门成为省20个战略性产业全部布局的城市,其中8个战略性产业把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为江门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立足于此,江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

一方面,江门重点发展壮大智能家电、现代轻工纺织、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优化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汽车、先进材料、绿色石化、超高清视频显示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筑牢江门工业规模化发展基本盘。江门大力推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提档升级,加大造纸、印刷、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和家具制造等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力度,打造国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年,江门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

另一方面,江门重点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与增材制造、安全应急与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前瞻布局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精密仪器设备、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工业跨越式发展新引擎。今年1—8月,八大核心战略性产业集群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3.3%。

持续做强优势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性支柱产业日益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一条产业链成为一个新的支撑点、增长点,江门高质量发展在均衡协调中行稳致远。

创新

为高质量发展装上“最强大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院士之乡”江门深刻明白这一道理。

近年来,江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科技引领”工程,积极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担当作为,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构筑“最强大脑”。

推动重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打开新局面。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加速推进,探索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硅能源、新能源电池、电力装备)”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机制,全力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实验室。“两中心一基地”成效显现,已落地23家科技型企业、机构,储备多个项目。国家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加快建设,预计年建成运行,将成为国际中微子研究中心之一,集聚18个国家和地区78个单位超名科学家、工程师参与。

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大力实施高企“创新标兵”行动,遴选出标兵50强和小尖兵20强,制作企业创新画像,精准开展创新赋能服务。创新运用“揭榜挂帅”机制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挖掘出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16项重大技术需求并成功对外发布,有望解决一批制约全市产业链发展的核心技术难题。

持续加大资金政策供给,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7.52亿元,占本级财政支出3.8%,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92.72亿元,增长1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R&D占GDP比重2.57%,提升幅度居珠三角第四。在各项政策服务支持下,江门市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年度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支持各县(市、区)比学赶超,向国家创新型城市迈进。年江门国家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跃升4位,排第55位。在翠山湖高新区、鹤山高新区成功认定为省级高新区的基础上,江门支持台山、蓬江、新会、恩平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区)创建高新区全覆盖。台山市成为全国首批、全省二家的国家创新型县(市)之一。

平台载体提质升级,创新要素加速在侨乡聚集。目前,全市高企存量达家,排全省第六;省级工程中心达家,排全省第五;年技术合同成交额9.38亿元,同比增长66.6%……

放眼侨乡大地,越来越多立足本土、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平台正在加速崛起,一大批创业者、科研人、企业家也正在侨乡大地上迎来科技创新的美好未来。

■数读

规上工业增加值从年.23亿元增长到年.68亿元,年均增长8.4%。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年33.5%增长到年40.8%。

年全市完成技改投资.34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39.7%。

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逾家,拥有2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